1895年近衛師團於枋橋林本源園邸留影之謎

近來重溫一張老照片,關於地點的謎底讓人感到好奇。這張照片是日本近衛師團1895年於枋橋林本源園邸(板橋林家)的留影,數位圖檔取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和維基百科,後者圖檔解析度最是清晰。 以這張照片而言,拍攝地點的討論,多年來有些各異其趣的方向,位於林本源園邸的何處始終成謎。本文嘗試根據此近衛師師團的照片,試圖分析照片裡呈現的空間元素,並提出幾處線索作為分析資料和延伸探討。 一、照片裡的燕尾建築之推測 近衛師團照片的背景遠方(圖右)出現一棟醒目的建築物, 此建築屋頂帶有燕尾翹脊,而且格局 「最少」是二進的建築。照片上的這二進建築,因為是前低後高,猜測是前後廳,露出燕尾屋頂的是前廳。綜覽林本源邸內的發展,有燕尾的建築為「三落大厝(光祿第)」,此為林家的公媽廳。三落大厝今為「三落帶雙護龍」的建築,但如果回推至1895年的照片,若將拍攝地點「推測」為三落大厝,似乎此時並「沒有護龍」。由於三落大厝的調查研究,很少討論到建築物的發展歷程,讓我好奇的問題是:三落大厝的護龍可能是1895年後加建的嗎? 實際上若不拘泥於文獻,建築是會說話的;三落大厝的護龍什麼時候興建,建築物本身的痕跡亦可考證。三落大厝的正立面有幾件事情,透露出建築物的時代差別。大厝的牆面都採用石砌牆作為牆基,並使用斗子砌磚作為牆身。根據石砌牆基的石材色澤,門廳的石材顏色帶了一點點的黃褐色,護龍的石材色澤均勻都是灰色的,前者運用了大量的砂岩,後者全數都是觀音山石。除了石材的差異以外,斗子砌磚的尺寸完全不同、牆面的水車堵作法也不同、窗櫺大小不同,上述差異都顯示三落大厝的二護龍有「選材」和「作法」上的明顯不同,透露出護龍的特別。 其實,正廳和護龍的興建年代不同,這是常見的。比對近衛師團的照片後,推測板橋林家光祿第在1895年當時並未出現護龍。 二、照片裡的亭子之推測 第一次看到照片時,最先 會注意到的是近衛師團的背景是一座亭子和石欄杆。 關於亭子是「軒亭(和建築相連)」或是「景亭(獨立設施)」這表示亭子的用途和機能,此點值得討論,會在文末說明。另一個元素石欄杆,在照片右下角有些許露出。 石欄杆表示可能有高地落差,這是一種界定不同空間性質的圍籬元素。照片中的石欄杆下方由於出現了「倒影」,很自然聯想到水面,石欄杆作為水池的邊緣,在林本源園邸的別處花園也是處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