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4的文章

時計草和百香果

圖片
        為什麼百香果是百香果?百香果,學名「passiflora edulis」,西番蓮屬植物,原產自巴西,是一種可食的熱帶水果,在英文稱為「 passion fruit 」。 passion 有二種意涵,「 passions 」熱情,「 the Passion 」耶穌受難; passion fruit 不是熱情果,原意是受難果,帶有宗教色彩。臺灣常見的百香果為日本時代引入,由日本博物學家「田代安定」從日本東京的石川植物園引進紫色種的百香果到臺灣。         百香果其實以前根本不叫這個名字,這故事要從上個世紀說起。日治臺灣當時稱百香果為「時計草」,花朵像是時鐘,時鐘的日文是時計,時計草的日文是とけいそう( tokeisō ),在臺語客語也會直接承襲日音來稱呼。其他稱呼如時計果、時鐘花等都是在說百香果。家母說早期宜蘭壯圍廍後老家這邊稱其為「番仔木瓜」,肇因早期百香果的果形偏長,果實成熟會轉黃,外型就像是小木瓜,這點從日本時代臺灣老照片裡能得到驗證。臺北朋友陳明忠說:「臺灣受日本人教育的長輩說時計果(南部),但轉成時鐘瓜(北部);我是臺北人,從小講時鐘瓜長大。」實際上在臺灣關於百香果的名字超過二十種:時計草、時計果、時鐘花、時鐘果、時鐘瓜都是日常的稱呼。從對百香果的慣用名稱,也能看出所在的地域性,如番仔木瓜是宜蘭特別的說法、時鐘瓜是臺北地區的稱呼。         關於百香果的命名,真的是有點根據,還是臺灣人的創意。戰後,臺灣受到中國影響,中國稱百香果為「西番蓮」,一度改名為西番蓮。大約 1960 年代,由於臺鳳公司要推出西番蓮飲料,但這名稱說來不夠吸引人,受到「 passion」 英語名稱的啟發,諧音「百香」,而命名為百香果。百香果汁上市後受到大眾喜歡,百香果的名字就沿用至今。現在臺灣主要種植的百香果品種,是1980年代農試所培育的「台農一號」,紫色種和黃色種的百香果雜交育成的優良品種,以嫁接方式繁殖大量苗木,植株抗病抗寒力強,果實產量高,平均果重約65~75公克,果汁約占總果重的33%,果汁香氣足,適合鮮食和加工用; 紫紅色的果皮、金黃色的果肉很受大眾喜愛,為目前臺灣栽植廣泛的水果種類。         在日本,百香果產地在鹿兒島的甑島,甑島也是日本一種珍貴植物「鹿子百合」的重要原生地。現代日本人稱的百香果「パッションフルーツ」 pa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