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

圖片
         張劍光是一位活躍於北桃竹苗地區的傳統建築彩繪匠司,根據其作品落款會以「廣東張劍光」留名 (註1) ,可知張劍光為廣東籍畫司 。 張劍光在民國 37 年 (1948) 時從大陸廣東來臺,家中原以製作家具 、 漆器為業,來臺以彩繪為業 (註2) 。張劍光的彩繪作品著名有 1966 年曾經參與臺北艋舺龍山寺的彩繪工事。龍山寺是臺灣最後一棟號召南北匠司集體獻藝的廟宇,包含臺北張明德、莊武男、阿枝師、苗栗張劍光、新竹彭榮華、鹿港郭佛賜、臺南陳壽彝等 (註3) 。        張劍 光是 能獨當一面的彩繪畫師, 彩繪包辦廟宇枋樑、門神、神龕安金和全殿油漆工事 。張劍光派下的門神作品別具一格,其中「神荼、鬱壘」圖稿特色為開臉、冑甲、大肚腩。         目前張劍光彩繪作品現存已知有:關山天后宮 (1965) 、汐止拱北殿 (1965) 、通霄慈惠宮 (1965) 、艋舺龍山寺 (1966) 、楊梅回善寺 (1966) 。重修消失的彩繪作品有:後龍慈雲宮、三坑永福宮 (1967) 、觀音溥濟宮 (1969) 。三坑永福宮的門神作品已知被保存下來。        張劍 光派下的匠師譜系,張劍光師承未知,張劍光傳徒有黃文龍、張緯能 (註4) 。曾和張劍光傳習交流之畫師有 李登勝 (註5) 、 許財勝 (註6) 。 苗栗義民廟曾有張劍光、黃文龍的師徒作品。        臺灣來自廣東籍的傳統彩繪畫師有:邱鎮邦(1895-1938)、蘇濱庭(1900-1982)、 朱錫甘(1895-1940) (註7) 、張劍光為代表 。前者為日治時期的畫師,張劍光為戰後的畫師,而邱鎮邦和張劍光的作品分布區域有重疊;桃園三坑永福宮舊廟於大正12年(1924)重建,當時彩繪遽聞為邱鎮邦作品,戰後至民國56年(1967)由張劍光彩繪。邱鎮邦之子邱有連(1915-2001)、劉沛然之子劉福銀上述二人和張劍光互有合作關係,但相關作品留存者稀。當今張劍光的彩繪作品日益減少,急需重視。 註解: (註1)、「廣東張劍光」彩繪落款出現於關山天后宮 (1965) 、楊梅回善堂 (1966) 等。 (註2)、 徐國庭《粵籍畫師邱鎮邦彩繪研究》 2009 ,頁 24 。 (註3)、〈 傳統彩繪 憑弔最後傳統美感 〉《中國時報》 1992 。 (註4)、 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