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臺灣博覽會的文化取徑: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

圖片
        日英博覽會(英語:Japan–British Exhibition)在1910年舉行,這是日本參加國際博覽會很重要的里程碑,當時兩國極力營造出英日同盟的形象。英國方面的主館,外型帶有中亞的異國風格,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列強對於中亞文化的興趣?         題外想想,在昭和時期,以淨土真宗大谷派主導,伊東忠太(1867-1954)設計,位於東京都的築地本願寺,這是作為日本運用中亞文化詮釋東洋文化的有趣案例。西方對於中亞的迷戀,是否影響日本?但淨土真宗大谷派已經透過自身的宗教建築,闢出新的文化取徑。(這段自己亂彈)        回到日本方面在1910年博覽會內容,除了針對日本本國的展覽,引進許多日式建築的製成品,同時對於日本的殖民地做宣傳(臺灣、韓國、關東州及南滿),各設置一個展示廳,臺灣部分以原住民和本島物產為主,呈現臺灣居民過去生活的落後和受日本統治後生活的進步。        關於臺灣,歷史上臺灣最大型的活動,在1935年舉行的「臺灣博覽會」。全名是「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臺灣博覽會」,時值1935年,適逢日本統治臺灣40週年之時,於該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此50日期間在臺灣各地所舉辦的博覽會,這是臺灣有史以來第1次舉辦全島大型博覽會。博覽會的第一、二會場位於臺北新公園,其他各地則有觀光館。  在總督府的推動下,全臺各地都大力響應博覽會而投入新建設和宣傳景點,異國文化、現代主義、表現主義的各式國際流行的樣式建築,有的是樣品屋,有的是長久的建築。       隨著1931年臨海道路(整修為汽車道路)的竣工,提升東臺灣交通方面的便利性,1935年的臺灣博覽會,東臺灣的花蓮港廳(今花蓮縣)更是積極參與。花蓮港高爾夫是日治東臺灣最大的球場設施,原 俱樂部會館為日式建築外觀,為了提升高爾夫俱樂部的服務品質而進行改建,新 俱樂部(Club)建築於1935年10月17日舉行落成式,正值臺博會開始。 這是一棟經典的近代建築, 帶有分離派特色(Secession )和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t) ,由花蓮港鐵道出張所長「和田廣」與技手「堤又七」共同設計,是日本時代花蓮港街的摩登建築。       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會館基礎為水泥地坪,鋼筋(加上鋼軌)混凝土牆身,內壁有灰泥渦紋塗裝,屋架為洋小屋組,圓穹頂可能為鋁合金結構,屋瓦可能是

北港朝天宮:屋頂上的飛龍

圖片
         北港朝天宮由於是臺灣媽祖信仰的重心因此留下許多歷史寫真,1908年改建前,朝天宮的清代正殿昔有潮州風格,1908-1911年改建完工後轉變為閩式風格。北港朝天宮的老照片中,有許多元素可以做為年代判讀的依據,例如廟體剪黏裝飾、附屬設施如番仔樓(1912年)以及警鐘臺(1922年)。《臺灣寫真帖》是收錄臺灣建設及景點的寫真圖錄,具有官方色彩,由於出版單位原本從官方承續到民間,因此衍生數款版本。如附圖,這是出自《臺灣寫真帖》的北港朝天宮,現階段可以確認這是1912-1922年時期的北港朝天宮。當時北港朝天宮重建落成相隔十年,全殿的剪粘、泥塑多數應是明治晚期的成品,由柯訓、洪坤福首次來臺的合力之作。正殿屋脊的雲龍呈現「降龍」的姿態,姿態飛馳,身形古典,龍首較小(比較像是林萬有的龍首),前仰後扭,鬃鰭飄逸,細節非常驚豔。 #北港朝天宮 #柯訓 #洪坤福 #明治年間 #臺灣寫真帖 【圖1】、正殿屋脊的雲龍呈現「降龍」的姿態,姿態飛馳,身形古典,龍首較小(比較像是林萬有的龍首),前仰後扭,鬃鰭飄逸,細節非常驚豔。 全殿的剪粘、泥塑多數應是明治晚期的成品,由柯訓、洪坤福首次來臺的合力之作。 【圖2】、這是出自《臺灣寫真帖》的北港朝天宮,現階段可以確認這是1922年以前的北港朝天宮。當時北港朝天宮重建落成相隔十年。 朝天宮的清代正殿有潮州風格,1908-1911年改建完工後轉變為閩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