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2的文章

建功神社的長條水池

圖片
        出自 對1928年鎮座式、井手薰設計的建功神社的嚮往,覺得拜殿前的景觀元素「長條水池」是營造空間神聖性的點睛之筆,水池的端景結合「手水舍」手法更是一絕。建功神社本身是中西日建築風格融合的作品,拜殿門面像是閩北建築,主體向西洋古典建築致敬,精神上承續日本神道建築。如此設計感大膽的神社空間外,社苑地景觀設計同樣延續。話說水池和建築結合的例子在中國或日本不勝枚舉,但都是仿自然的水景,如平等院,這樣的設計精神在建功神社的社苑也有,神橋周邊就是仿自然的水池,但過了神橋後,迎面而來的是另一個工整的人造水池,映襯著神社主體建築。 如果就臺灣庭園史而言,建功神社的景觀設計是非常特殊的代表作。不光是水池,參道植栽以椰子樹(蒲葵或華盛頓椰子)為主,對於文史植栽控而言,這點有小題大作的空間。比起現代熟悉的大王椰子、亞歷山大椰子,早期日本人在營造臺灣的熱帶風情運用蒲葵或華盛頓椰子這類型的棕梠樹,對於臺灣海棗也是情有獨鍾。 建築和庭園的發展脈絡,其實是緊密連動的,東西皆然。回到水池,以空間設計而言,幾何造型的水池都是很理性的,有時更具有宣示性。水也可以是一種可以反射出建築的鋪面,幾何線條能引導出更明確的方向性。長條水池如何從西方,慢慢在明治維新後被日籍技師內化,最後帶來臺灣,這點總讓我好奇。除了建功神社外,在嘉義公園的尿尿小童前方也有一座長條水池至今猶存。 說了這麼多,只是因為一早看到一張「平和記念東京博覽會」的繪葉書,價格接受就買下來了。這活動於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在東京上野舉行,第一會場的「平和館」前方原來有長條水池。日本舉行博覽會是有意圖向世界宣告國家實力,博覽會因此成為實現各種新穎建築的最佳舞台;建築如此,庭園也是。建功神社或許是井手薰展現他對臺日理解的作品,又或許是蘊藏世界主義的心思吧?! 近代建築巨匠的美國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在日本設計的帝國飯店(帝國飯店第二代建築,1922-1967),在景觀方面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例如說中央大廳前的水池,以及屋頂花園等等。而從類似的水池設計作品,在臺灣有1928年完工的建功神社,設計者為臺灣近代建築推手的井手薰。水池的歷史很有意思,以後有機會一定再找時間來研究建功神社的景觀設計。 臺灣聞名中外的「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