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覽會的文化取徑: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

       日英博覽會(英語:Japan–British Exhibition)在1910年舉行,這是日本參加國際博覽會很重要的里程碑,當時兩國極力營造出英日同盟的形象。英國方面的主館,外型帶有中亞的異國風格,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列強對於中亞文化的興趣?


        題外想想,在昭和時期,以淨土真宗大谷派主導,伊東忠太(1867-1954)設計,位於東京都的築地本願寺,這是作為日本運用中亞文化詮釋東洋文化的有趣案例。西方對於中亞的迷戀,是否影響日本?但淨土真宗大谷派已經透過自身的宗教建築,闢出新的文化取徑。(這段自己亂彈)

       回到日本方面在1910年博覽會內容,除了針對日本本國的展覽,引進許多日式建築的製成品,同時對於日本的殖民地做宣傳(臺灣、韓國、關東州及南滿),各設置一個展示廳,臺灣部分以原住民和本島物產為主,呈現臺灣居民過去生活的落後和受日本統治後生活的進步。

       關於臺灣,歷史上臺灣最大型的活動,在1935年舉行的「臺灣博覽會」。全名是「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臺灣博覽會」,時值1935年,適逢日本統治臺灣40週年之時,於該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此50日期間在臺灣各地所舉辦的博覽會,這是臺灣有史以來第1次舉辦全島大型博覽會。博覽會的第一、二會場位於臺北新公園,其他各地則有觀光館。 在總督府的推動下,全臺各地都大力響應博覽會而投入新建設和宣傳景點,異國文化、現代主義、表現主義的各式國際流行的樣式建築,有的是樣品屋,有的是長久的建築。

      隨著1931年臨海道路(整修為汽車道路)的竣工,提升東臺灣交通方面的便利性,1935年的臺灣博覽會,東臺灣的花蓮港廳(今花蓮縣)更是積極參與。花蓮港高爾夫是日治東臺灣最大的球場設施,原俱樂部會館為日式建築外觀,為了提升高爾夫俱樂部的服務品質而進行改建,新俱樂部(Club)建築於1935年10月17日舉行落成式,正值臺博會開始。這是一棟經典的近代建築,帶有分離派特色(Secession)和表現主義(Expressionist),由花蓮港鐵道出張所長「和田廣」與技手「堤又七」共同設計,是日本時代花蓮港街的摩登建築。

      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會館基礎為水泥地坪,鋼筋(加上鋼軌)混凝土牆身,內壁有灰泥渦紋塗裝,屋架為洋小屋組,圓穹頂可能為鋁合金結構,屋瓦可能是銅瓦。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將該建築於2018年登錄公告為縣定古蹟。推測這棟建築和當時博覽會的東臺灣觀光活動的推廣式有關聯的,這也有可能是臺灣唯二遺存至今的日治表現主義建築。另一棟位於臺北機廠內的「臺北鐵道工場澡堂」,竣工於1935年9月30日,和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完工時間接近,設計者都來自鐵道部。

       如果要嘗試解讀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建築的文化取徑,除了臺灣博覽會的時代背景,根據俱樂部本身的建築也能透過觀察得到理解:圓穹頂表現出對於中亞文化的嚮往,表現主義的弧形牆面顯示出對於亟欲擺脫傳統框架的大膽創新,這二種特色相互輝映,是臺灣建築史上的經典案例。


#日英博覽會 #大英帝國 #大日本帝國 #臺灣博覽會 #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






【圖1】、日英博覽會(英語:Japan–British Exhibition)在1910年舉行,這是日本參加國際博覽會很重要的里程碑,當時兩國極力營造出英日同盟的形象。英國方面的主館,外型帶有中亞的異國風格,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列強對於中亞文化的興趣?





【圖2】、花蓮港高爾夫是日治東臺灣最大的球場設施,原俱樂部會館為日式建築外觀,為了提升高爾夫俱樂部的服務品質而進行改建,新俱樂部(Club)建築於19351017日舉行落成式。這是一棟經典的近代建築,帶有分離派特色(Secession)和表現主義(Expressionist),由花蓮港鐵道出張所長「和田廣」與技手「堤又七」共同設計,是日本時代花蓮港街的摩登建築。參考資料:〈竣功した花蓮港の ゴルフクラブ〉《臺灣日日新報》第九版,1930-10-30






【圖3】、原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的建築現況,2021年攝影。如果要嘗試解讀花蓮港高爾夫俱樂部建築的文化取徑,除了臺灣博覽會的時代背景,根據俱樂部本身的建築也能透過觀察得到理解:圓穹頂表現出對於中亞文化的嚮往,表現主義的弧形牆面顯示出對於亟欲擺脫傳統框架的大膽創新,這二種特色相互輝映,是臺灣建築史上的經典案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一)許連成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