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

        張劍光是一位活躍於北桃竹苗地區的傳統建築彩繪匠司,根據其作品落款會以「廣東張劍光」留名(註1),可知張劍光為廣東籍畫司張劍光在民國37(1948)時從大陸廣東來臺,家中原以製作家具漆器為業,來臺以彩繪為業(註2)。張劍光的彩繪作品著名有1966年曾經參與臺北艋舺龍山寺的彩繪工事。龍山寺是臺灣最後一棟號召南北匠司集體獻藝的廟宇,包含臺北張明德、莊武男、阿枝師、苗栗張劍光、新竹彭榮華、鹿港郭佛賜、臺南陳壽彝等(註3)


       張劍光是能獨當一面的彩繪畫師,彩繪包辦廟宇枋樑、門神、神龕安金和全殿油漆工事。張劍光派下的門神作品別具一格,其中「神荼、鬱壘」圖稿特色為開臉、冑甲、大肚腩。


        目前張劍光彩繪作品現存已知有:關山天后宮(1965)、汐止拱北殿(1965)、通霄慈惠宮(1965)、艋舺龍山寺(1966)、楊梅回善寺(1966)。重修消失的彩繪作品有:後龍慈雲宮、三坑永福宮(1967)、觀音溥濟宮(1969)。三坑永福宮的門神作品已知被保存下來。


       張劍光派下的匠師譜系,張劍光師承未知,張劍光傳徒有黃文龍、張緯能(註4)。曾和張劍光傳習交流之畫師有李登勝(註5)許財勝(註6)苗栗義民廟曾有張劍光、黃文龍的師徒作品。


       臺灣來自廣東籍的傳統彩繪畫師有:邱鎮邦(1895-1938)、蘇濱庭(1900-1982)、朱錫甘(1895-1940)(註7)、張劍光為代表。前者為日治時期的畫師,張劍光為戰後的畫師,而邱鎮邦和張劍光的作品分布區域有重疊;桃園三坑永福宮舊廟於大正12年(1924)重建,當時彩繪遽聞為邱鎮邦作品,戰後至民國56年(1967)由張劍光彩繪。邱鎮邦之子邱有連(1915-2001)、劉沛然之子劉福銀上述二人和張劍光互有合作關係,但相關作品留存者稀。當今張劍光的彩繪作品日益減少,急需重視。






註解:

(註1)、「廣東張劍光」彩繪落款出現於關山天后宮(1965)、楊梅回善堂(1966)等。

(註2)、 徐國庭《粵籍畫師邱鎮邦彩繪研究》2009,頁24

(註3)、〈傳統彩繪 憑弔最後傳統美感〉《中國時報》1992

(註4)、新店玄吉寺門神1973、橫山三元宮1979、苗栗義民廟、西湖天福宮1991、竹東五華廟2000

(註5)、桃園縣政府《藝文志》2017,頁120。

臺灣彩繪研究者蔡雅惠小姐則告知,在她的田野調查過程當中,幾位老匠師和家屬也都提到,李登勝也跟隨張劍光、邱有連習藝。(補充:其後李登勝拜師潘麗水,並承襲其風格出師。)

(註6)、桃園縣政府《藝文志》2017,頁120。

許財勝(1961-)新竹縣人,16歲從李登勝學習彩繪技藝;18歲再從張劍光研習。許財勝廟宇彩繪地點,亦集中在桃竹苗等地區。

(註7)、朱錫甘為福建漳州東山島人。
參考〈澎湖馬公天后宮的朱錫甘是東山島人〉《李奕興的鄉土藝術工坊》,瀏覽2021-11-07。




(圖1)桃園觀音溥濟宮,三川殿中門門神彩繪「神荼、鬱壘」,1969年張劍光繪製。2018年重修後消失。




(圖2)、臺北艋舺龍山寺,三川殿彩繪,嫦娥奔月,1966年張劍光繪製。





(圖3)、桃園三坑永福宮,1967年全殿彩繪由張劍光等人完成。永福宮主祀三官大帝,神尊背屏作殿龍彩繪,龍首巨大並有安金,龍鬃和龍身以藍漆為基調,背景為紅漆,整體神韻極佳。2013年重修後消失。






留言

  1. 謝謝你們幫我的爺爺生前的作品拍攝留念。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爺爺的作品對於臺灣傳統彩繪有非常特別的歷史價值,這幾年雖然還沒有受到官方重視,但地方上已經有不少聲音都希望這些美麗的彩繪作品能保留下來。很開心能看到您的留言,請問有機會聽到爺爺的更多故事嗎XD

      這是我的mail
      jimmylin46@gmail.com
      臉書 Jyun Ming Lin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一)許連成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