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近衛師團於枋橋林本源園邸留影之謎

近來重溫一張老照片,關於地點的謎底讓人感到好奇。這張照片是日本近衛師團1895年於枋橋林本源園邸(板橋林家)的留影,數位圖檔取自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和維基百科,後者圖檔解析度最是清晰。以這張照片而言,拍攝地點的討論,多年來有些各異其趣的方向,位於林本源園邸的何處始終成謎。本文嘗試根據此近衛師師團的照片,試圖分析照片裡呈現的空間元素,並提出幾處線索作為分析資料和延伸探討。



一、照片裡的燕尾建築之推測 近衛師團照片的背景遠方(圖右)出現一棟醒目的建築物,此建築屋頂帶有燕尾翹脊,而且格局「最少」是二進的建築。照片上的這二進建築,因為是前低後高,猜測是前後廳,露出燕尾屋頂的是前廳。綜覽林本源邸內的發展,有燕尾的建築為「三落大厝(光祿第)」,此為林家的公媽廳。三落大厝今為「三落帶雙護龍」的建築,但如果回推至1895年的照片,若將拍攝地點「推測」為三落大厝,似乎此時並「沒有護龍」。由於三落大厝的調查研究,很少討論到建築物的發展歷程,讓我好奇的問題是:三落大厝的護龍可能是1895年後加建的嗎? 實際上若不拘泥於文獻,建築是會說話的;三落大厝的護龍什麼時候興建,建築物本身的痕跡亦可考證。三落大厝的正立面有幾件事情,透露出建築物的時代差別。大厝的牆面都採用石砌牆作為牆基,並使用斗子砌磚作為牆身。根據石砌牆基的石材色澤,門廳的石材顏色帶了一點點的黃褐色,護龍的石材色澤均勻都是灰色的,前者運用了大量的砂岩,後者全數都是觀音山石。除了石材的差異以外,斗子砌磚的尺寸完全不同、牆面的水車堵作法也不同、窗櫺大小不同,上述差異都顯示三落大厝的二護龍有「選材」和「作法」上的明顯不同,透露出護龍的特別。其實,正廳和護龍的興建年代不同,這是常見的。比對近衛師團的照片後,推測板橋林家光祿第在1895年當時並未出現護龍。

二、照片裡的亭子之推測
第一次看到照片時,最先會注意到的是近衛師團的背景是一座亭子和石欄杆。關於亭子是「軒亭(和建築相連)」或是「景亭(獨立設施)」這表示亭子的用途和機能,此點值得討論,會在文末說明。另一個元素石欄杆,在照片右下角有些許露出。石欄杆表示可能有高地落差,這是一種界定不同空間性質的圍籬元素。照片中的石欄杆下方由於出現了「倒影」,很自然聯想到水面,石欄杆作為水池的邊緣,在林本源園邸的別處花園也是處處可見。有了石欄杆、水池,這是否意味著這張照片是在林家花園內拍攝的呢?根據上述分析,背景的燕尾古厝是光祿第,而當時照片上的拍攝地點位於光祿第的南方,是尚未蓋左護龍之前。而林家花園是位於光祿第的北方,因此近衛師團合照地點不在今天的林家花園內。

照片上還有更多線索嗎?這就回到照片背景裡最重要的背景元素「亭子」來討論了。這座位於水邊的亭子是「軒亭」還是「景亭」,這必須要回到照片來分析。

這座亭子的落柱有八根,比起一般只有四根落柱的亭子,這是屬於高級的作法。最外面的四根柱子,疑似是八角柱,較裡面的柱子為圓柱。亭子的屋頂為歇山頂,屋脊兩接馬背,四邊的岔脊(戧脊)末端帶以捲草收頭。屋瓦為平瓦。亭子的斗栱仔細看有螭虎栱,這或許有可能是陳應彬父親「陳井泉」早期的作品。

這座亭子的立面作法存在一點的差異,這或許能解開亭子的謎底。近衛師團合影的位置是亭子「靠外」的立面,而存在不同的地方在於亭子「靠內」的立面,在兩根圓柱之間有一道短隔屏,就像是日式建築的欄間,這是一種具有裝飾性的構造。這表示,靠內的立面也是亭子的「正面」,因此推測這是一座「景亭」位於池邊,並非是和建築相接的軒亭。
如果再更用力的往軒亭的背景裡看去,軒亭後方有另一棟建築物,這棟建築物我們暫時無法確切得知他的來歷,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棟建築物的牆面有「水車堵」,通常有水車堵裝飾的建築物,都會是正立面,水車堵也往往用在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上,才會使用這種昂貴的裝飾作法。關於隱身在最深處的建築物,對於林本源邸又會是什麼用途?是三落大厝的附屬建築?或是另有天地?
曾經在三落大厝南方,有一建築物,稱為「弼益館」。曾有日籍學者認為這裡是「粗館」,而曾被視為「租館」(諧音)。但也有一說認為弼益館為林本源的祖厝。但無論如何,弼益館1970年代被拆除,今非昔比,現況是三落大厝南方的一方停車場。
如果曾經照片裡存在的景亭、水池、建築物,不是弼益館,那有可能是林本源家族成謎的祖厝嗎?如果近衛師團拍照地點位於祖厝,那麼是因為什麼而拆除,是因為要擴大光祿第的建築規模嗎?那麼弼益館有可能是祖厝拆除後,留下(或新建)的租館嗎?單憑一張照片,有太多的發展可能,複雜無解還在情理之中。畢竟一瞬快門如雪泥鴻爪,真實性是什麼,在解答落槌之前,永遠有讓人著迷的吸引力。


近衛師團圖片資料:

(1)、維基百科:林本源園邸
(2)、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近衛師團於板橋林本源園邸內




(圖1)、日本近衛師團1895年在枋橋林本源園邸內的留影,圖片來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圖2)、日本近衛師團1895年在枋橋林本源園邸內的留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3)、實驗性的研究修圖軟體Photoshop,現在才有點理解顏色覆蓋和剪裁遮色片的好玩之處。不討論老照片上色是否違背「真實性」的立意。實際上透過「上色」,製圖者需要對於照片上的元素投入更多分析和判斷。透過後製上色的過程中,逐漸發現這張照片裡的線索和解答。



(圖4)、推測為林本源邸內的「光祿第」(今為三落大厝),1895年仍尚未增建護龍。



(圖5)、板橋林本源宅邸內的「光祿第」於日本時代的舊影像,建築時至今日仍保存完好,現在多稱為板橋林家的「三落大厝」。圖片來源:枋橋故事館



(圖6)、根據石砌牆基的石材色澤,門廳的石材顏色帶了一點點的黃褐色,護龍的石材色澤均勻都是灰色的,前者運用了大量的砂岩,後者全數都是觀音山石。除了石材的差異以外,斗子砌磚的尺寸完全不同、牆面的水車堵作法也不同、窗櫺大小不同,這些差異都顯示三落大厝的二護龍有「選材」和「作法」上的明顯不同,透露出護龍的特別。圖片來源:Google街景。



(圖7)、照片裡的背景元素有石欄杆,柱頭上有金瓜雕刻。石欄杆表示有高地落差,是界定不同空間性質的元素。照片的石欄杆下方由於出現了「倒影」(圖右下角),讓人聯想這是水面,同時表示出石欄杆是作為水池的邊緣。



(圖8)、照片裡的主要背景為亭子,但這會是和建築物相接的「軒亭」,抑或是作為庭園觀覽遊憩的「景亭」,這也曾有不同的討論。根據照片,亭子「靠內」的立面,在兩根圓柱之間有一道短隔屏,就像是日式建築的欄間,這是一種具有裝飾性的構造。這表示,靠內的立面也是亭子的「正面」,因此推測這是一座「景亭」位於池邊,並非是和建築相接的軒亭。此外,亭子的背景裡還有一幢隱身的建築物,這棟建築物的牆面有「水車堵」,這是一種用於建築物非富即貴的裝飾藝術,可以想見這棟建築物在宅邸內應該具有重要性。



(圖9)、1895年近衛師團於枋橋林本源園邸留影的亭子,已經出現「螭虎栱」,這不禁讓人懷疑這可能會是陳應彬的父親「陳井泉」的作品?




(圖10)、林本源宅邸內的「弼益館」,空間最大特色就是這是二進建築,前後立面都帶有軒亭。曾有日籍學者認為這裡是「粗館」,而曾被視為「租館」(諧音)。但也有一說認為弼益館為林本源的祖厝。然而物換星移,弼益館於1970年代被拆除,現況是三落大厝南方的「林家花園停車場」。有無可能,弼益館的前身就是祖厝,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弼益館的軒亭之所以寬大而樸實無華的理由。



(圖11)、板橋林家宅園透視圖,李乾朗老師繪圖。



(圖12)、板橋林家宅園透視圖,李乾朗老師繪圖。1895年近衛師團於板橋林本源宅邸的攝影地點,推測在光祿第南方,今日為光祿第之左護龍位置。光祿第今日又稱三落大厝,為林本源園邸內有燕尾翹脊的建築。弼益館已拆除,今為林家花園停車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一)許連成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