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5的文章

蘇澳港新聞(隨記)

〈郭氏善卜〉《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6版,1923.02.13。 本月初。基隆李碩卿氏。由基赴稻。向郭君鏡蓉占字數。....中壢郡謝洪岳。書一達字。問運途吉凶如何。郭斷云。細占達字。中有幸福。現運通亨。得机得祿。果然至七月。包辨蘇澳築港工事。每月獲貲不少。...

宜蘭黃家大宅的樓高

圖片
        臺灣銀行的內部調查,大正年代宜蘭街的首富就是黃西、黃北兄弟。根據家族說法,據悉兄弟感情極佳,胼手胝足渡臺打拼。初期在宜蘭經營醬菜(另一說為鹹魚)生意起家,因為得到黃金又有貴人指點而致富。 黃氏兄弟為建造能容兄弟倆家共居的大宅,購地在埤仔埕,花費巨資興築洋樓;洋樓有前後二進,前店後屋。第一進為兄弟倆各自商行黃德興(黃西家族)、德合興(黃北家族)的店屋,一樓店面,有亭仔腳,二樓可以開會、舉辦宴席使用。第二進為住家,兩進間還有天井。後院有倉庫。 黃家大宅的建築工期很長,相傳長達十幾年,規模宏偉,堪稱宜蘭街之最。時至今日,在西後街的小巷內,仍能看見黃家大宅的部分建築。目前僅存第二進、右護龍遺跡,現況可見第二進的樓高有三層樓,其紅磚造的牌樓面依然完整。 近期朋友建融對於洋樓有一個問題:「黃家大宅的第二進是三層樓,第一進的店屋是幾層樓?」這個提問一時讓我無解,第一進的店屋商行已知有二樓,那商行是只有二層樓嗎?在這次尋找解答的過程,無疑再次加深我對黃家大宅的認識。 民國46年(1957年)12月出版的《林氏族志》書中有收錄一帖宜蘭南門口林氏家廟追遠堂的全景圖,這張照片的拍攝地點是在家廟前方的臺灣銀行宜蘭分行的二樓樓頂。這張黑白照片剛好可以解答洋樓前後進樓高的問題。 參考林家追遠堂的老照片,黃家大宅的屋頂應該都是硬山式,比對前後進的屋頂高度可以明確發現,洋樓的第一進的樓高為「二層樓」。現在可以拍板定案了。 感謝亦師亦友的建融。 【圖1】宜蘭南門黃家洋樓前後二進樓高之考,從早期照片可見其解答。

黃西

圖片
  黃西 (1861.1.11–1923.2.7),地方俗稱黃阿西。戶籍職業欄為保正、雜貨商。早期以製作販售醬菜起家。商號「德興」經營米穀生意,與地方米商合資設立米穀販賣組合(1909)。宜蘭電氣株式會社監察役(1917)、宜蘭製酒株式會社取締役(1921)。 【圖1】黃西(照片)。圖片出處: 連雅堂,《人文薈萃》1921,第65頁。引用來源: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黃北

圖片
  黃北 (1879.5.12 – 1936.12.6)。戶籍職業欄為雜貨商。開設德合興商行,經營米穀、苧麻、石油、雜貨買賣。1915年與宜蘭仕紳發起設立「宜蘭信用組合」,擔任第二任組合長(1923–1936)。宜蘭實業株式會社常務取締役(1918)、宜蘭煉瓦株式會社監察役(1920)、宜蘭製酒株式會社取締役(1921)、宜蘭街第八保保正(1932)(註1)。 備註: (註1)〈人事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2.01.26。 宜蘭街第八保 々 正黃北氏。者番辭職。其後吳番藷氏中選。日前戚友為開祝宴。竝演本島劇。活動寫真。黃氏繼開披露會。招待官民多數臨席。 【圖1】黃北(照片)。圖片出處: 連雅堂,《人文薈萃》1921,第65頁。引用來源: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圖2】〈人事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2.01.26。

雷萬福

圖片
  〈蘇澳張公廟重修〉《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25.10.27。 蘇澳張公廟。自前清同治時代建築至今。甚然破壞。不蔽風雨況。自客年鐵道全通。四方人士。往來不絕。當地之人。頗引以為恥。乃由雷萬福張全氏等。出為發起。招集紳商。建議重新。按定經費八千圓。精呈當局批準。聞訂來月五日興工。同二十七日上梁云。 整理上述資料:按報導,蘇澳張公廟晉安宮預定大正14年(1925年)11月5日開工,同月27日上樑。 〈蘇澳建醮〉《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7.12.01。 蘇澳庄晋安宮。建築最古廟宇破頹。不堪屬目。當地有志雷萬福氏發起提唱以工事費二萬圓。進行改築。於去年興工。本年夏已竣工。於是涓十二月十五日舊十一月二十二日起。三日間舉改築落成兼平安福醮。特聘宜蘭基隆臺北各地之音樂團藝閣等。添助熱鬧。一番之盛況也。 〈蘇澳晋安宮  拾週年行事〉《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5.10.27。 蘇澳庄晋安宮。自大正十四年建築。光陰荏苒已屆十年。庄之紳商有志。多議舉行祭典。竝迎神輿繞境以作十周年紀念。去二十三日夜。當地殷戶雷萬福氏唱首。招集庄眾于該廟。磋商行事。募集緣金。期日擇於舊十一月初。屆期定有一番大盛況。現各團體。早已著手準備中云。 ................................................................................................... 雷萬福 出生:1869年5月12日 住址: 宜蘭廳利澤簡堡蘇澳庄土名蘇澳六七番地 臺北州蘇澳郡蘇澳庄蘇澳字蘇澳六七番地 事業: 大南澳石刀仔鼻有個人申請定置漁業(註1) 東澳糖業組合 (註2) 簡介: 雷萬福,宜蘭蘇澳人,原為剃頭匠,後因協助管理日籍人士西澤氏之田地而致富。(註3)大正2年(1913年)為蘇澳庄保正、宜蘭廳土地整理委員及地方稅調委員。大正9年(1920年)擔任蘇澳庄協議會員。曾擔任蘇澳水產株式會社取締役、東澳糖業組合長、臺北州土地調查委員等職務。(註4)臺北州水產會第八區議員(1925)(註5)。 備註: (註1) 「漁業免許」(1915-03-24),〈大正4年3月臺灣總督府報第714期〉,《臺灣總督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20714a006。 (註2)〈蘇澳糖組許可 〉《漢...

蘭陽雕刻同業組合

圖片
  〈宜蘭/彫刻組合〉《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5.11.14。 蘭陽彫刻同業組合創立發會式。去十一日午後一時起。開於宜蘭街文昌宮廟。蘭陽三郡下組合員二十六名中。出席者二十三名。張清秀氏開會辭。報告創立經過。竝審議規則。照原案通過。役員選舉。組合長陳銀生氏。副組合長林金榮楊文海兩氏。理事張清秀。鄭德亮。羅坤龍。張水來。許添國。呂品生。張焰貴七名。組合員講話。張清秀氏講雕刻同業組合之使命。次組合員總代張玉山氏答辭。後續開墾親宴。至九時散會。 【圖1】〈宜蘭/彫刻組合〉《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5.11.14。

近代建築新聞(隨記)

 〈南庄分室  廿四日落成〉《臺灣日日新報》第8版,1936.04.23。 竹南郡南庄分室廳舍。因去年震災關係改築。為現代式美裝流線型廳舍。業已全部竣工。按來二十四日午前十一時。於該廳舍舉落成式。餘興演臺灣劇及活動寫真等。

蘭陽中華會館(中華會館宜蘭分會)

圖片
〈蘭陽華僑講演 聽眾盡僑民〉《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29.08.02。 蘭陽三郡。華僑約有千餘名。就中宜蘭郡。多有七百餘名。輓近順時勢之進運。由蘭陽中華會館。去三十日午後八時。煮開華僑講演會。司會者。曾受當局注意。不許臺灣籍民傍聽。司會幹部。從其意見。當局亦不臨監。華僑聽眾滿場。首由陳貞順氏述開會辭。陳玉麟氏。講「團結親善」。張瓦水氏。講「民族與國族」。陳銀生氏。講「國民革命」。陳玉麟氏述閉會辭。至十一時頃無事而散云。 【圖1】 〈蘭陽華僑講演 聽眾盡僑民〉《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29.08.02。 〈蘭陽中華館祝北伐成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版,1928.07.18。 蘭陽中華會館。去十五日午後三時廿分。在宜蘭街北門該會館事務所。舉行民國統一之北伐成攻祝賀式。來賓及華僑約七十名出席。初由陳玉麟氏朗讀孫文遺囑。胡仰勳氏述開會辭。次臺北顏志雲氏。宜蘭陳銀生氏等外數名。繼述祝辭。潘作致謝致謝來賓。至五時十分由陳拙氏述開會辭。式後盛開祝宴至九時盡歡而散。 備註:原文「北伐成攻祝賀式」應為「北伐成功祝賀式」。 【圖2】〈蘭陽中華館祝北伐成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版,1928.07.18。 〈宜蘭/會館舉祭〉《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5.11.14。 宜蘭中華會館去十二日。因值孫總理誕辰。在該會館禮堂。盛舉祭典。出席者約百餘名。是夜六時開記念祝宴。九時散會云。 〈蘭陽中華會館  大會選委員〉《臺灣日日新報》第8版,1936.04.23。 蘭陽中華會館第十一回會員大會。竝委員選舉會。于去二十一日午後二時半起。在宜蘭街該會館舉行。出席者有總館監視員陳覺訓氏。街協議會員陳金波氏。外來賓數名。竝會員等。約六十餘名列席。首由陳銀生氏。述開會辭。次陳在端氏。報告收支決算。竝大會出席經過狀況。次移入審議事項。一、聘請陳金波氏為本會顧問。二、勸誘華僑加入本會之件。三、對宴會慶弔改良。四、建築會館。以上討論結果。俱照原案可決。後由陳監視員訓辭。竝陳金波氏祝辭。次黃新錠氏披讀祝電十餘通。然後選舉委員如下。委員長陳在端。監察員。陳銀生。陳亦謀。胡博民。張瓦水。阮世陪五名。執行委員。鄭細貨。陳新錠。陳維貴。危慶如。林旺德。陳貞流。林成圭。曾紹赫。林道乾。莊馬夏。陳祉。朱嫩 俤 諸氏。七時閉會後。續開宴懇親。賓主盡歡。至九時頃散會。   〈宜蘭...

舊蹟保存之報導

圖片
 〈臺南市附近 舊蹟保存  州費補修〉《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7.11.19。 臺南市附近名所舊蹟中。除若全廢而外。有調查其建造物價值。而對其必要物。指定為保護營造物。州費年支出五千圓。為補修或重修。先頃桶盤棧五妃廟。經愛國婦人會之手完成修築。又臺南門豫定修復至原形。現正急進工事。明年度再改修赤崁樓。于來二十四五日頃督府栗山技師來南。調查一切。然後著手。其他對舊蹟營造物。竝調查二三項。此等一由栗山技師視察後。決定方法。 【圖1】  〈臺南市附近 舊蹟保存  州費補修〉《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7.11.19。 〈驅除榕樹害蟲〉《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6版,1923.02.10。 臺南市御遺跡所及開山神社境內榕樹。近來發生一種害蟲。至今二百年前之古木。漸失生色。將至於憔悴枯死。為是臺南州於去六日。設法用藥驅除。此法為日本全國所未有云。

蘭陽工友會

〈蘭陽總工友會  本月下旬發會式〉《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7.11.19。 前報蘭陽土木工人所組織之蘭陽總工友會。自著手創設以來。至於今日。現在聲明入會者。將近十一月二十二日。午後二時起。假宜蘭街巽門假劇場舉發會式。 〈工友大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28.03.05。 蘭陽總工友會。定三月四日午後一時起。于街巽門假劇場開第一回會員大會。ˋ是夜七時起。續開紀念大講演會云。 備註:報導中的「巽門假劇場」地點待查。 〈甲長改選〉《臺灣日日新報》第版,1928.03.05。 宜蘭街三十保內甲長改選一節。有如前報。於去三月一日午前八時起。在保甲事務所。天后宮及馬舍公廟等處舉行。至午後四時。由警官立會開票。聞民眾黨員李友三。蕭阿華。陳記三氏當選。頗惹一般注意云。

黎坤鐘

圖片
  〈祖餞盛況〉《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28.03.05。 宜蘭醫院長森滋太郎氏。者番受命出張內地。聞於出張中即欲提出辭職手續。當街素與氏交遊紳商林青雲。黎坤鐘。石進源。莊賛勳外數氏。於去二十九日下午六時起。在金益興商行。為氏開送別會。竝邀石渡郡守。余繩判官。柳川農學校長。岡山街長。金子辯護士等為陪賓。先由林氏代表主人敘禮。次森氏道謝。席上女令侑觴至鍾鳴五下。賓主始各盡歡而散。 備註:原文「鍾鳴五下」應為「鐘鳴五下」。 〈宜蘭短訊/海外視察〉《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18.12.30。 蘭城南門街金益興商行主黎坤鐘。市內有數商人也。自改隸後。棄儒業商。經營糖米及雜貨。閱年既久。愈○起色。擬來春為視察商業狀況。欲往廈門。香港。廣東。汕頭。上海。各商埠以圖觀後發展云。 〈宜蘭短訊/營商獲利〉《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19.07.28。 該地金益興商行黎坤鐘氏。清政府時為吏房總。儒雅風流。改隸後。乃營商業。販賣糖米酒油雜貨。得利有十餘萬圓。頻逍遙於詩酒間。與一般俗商有異云。 【圖1】 〈宜蘭短訊/營商獲利〉《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19.07.28。 〈蘭陽特訊/展蘭資本〉《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6版,1924.05.10。 元宜蘭製酒株式會社。自前年酒專賣令施行。以掛賣金未收者多。又殘酒亦不少。若行解散。恐前者難收。後者難賣。故將資金配返各株主。以其利益金之一部分。設一展蘭產業株式會社。在宜蘭中北街經營有利事業。爾來信用頗廣。獲利不資。去月二十日其資本金總額。已變為二十六萬圓云。 ............................................................................................................... 黎坤鐘 住址:宜蘭街巽門弍拾九番地(註1) 店址:金益興商行,宜蘭街宜蘭字坤門一番地(宜蘭媽祖廟昭應宮對面) 簡介: 清代為吏房總,政權改隸後,棄儒從商,開設「金益興商行」 經營糖米酒油雜貨買賣,職業為酒類並雜貨商,為宜蘭街豪商 。 履歷: 金益興商行行主 宜蘭醬油株式會社(1918)株主 (註2) 宜蘭製酒株式會社 (專賣制施行後改 展蘭產業株式會社 )株主 蘭芳公司代表 (註3) 宜蘭信用組合理事 宜蘭郡煙草小賣人組合 (1920 – 1934) 副...

北港進香優惠票價廣告

圖片
        日治大正年間,1913年2月10月,臺灣民間最大報《臺灣日日新報》的漢語版上,刊登去北港進香乘車有優惠的廣告,廣告的篇幅佔單面四分之一的報紙版面。         為了強調宣傳,橫幅看板的主標題是「北港媽祖宮參詣者乘車賃大減價」,配圖是重簷歇山頂、猶如孔廟的屋頂,規帶上有梟鳥,屋脊有雙龍搶珠,玉珠上寫著「朝天宮」 (註1 ) 。        廣告主是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製糖公司要來做北港進香的信眾和觀光客的運輸生意。廣告直接附上路線圖和票價優惠表。民眾可以搭乘縱貫線鐵路到他里霧(1920年10月以後改名斗南)後,轉乘製糖鐵道可以直達北港。        這項優惠活動,時間自1913年2月6日起到6月5日止,凡搭乘製糖會社鐵路,按乘車路線、單程(片道)或來回 票價,最多有二割引到三割引(20~30%)的折扣。另有為團客特開的臨時專列。        大正2年,1913年,2月6日是西洋曆,這天是舊曆的正月初一,大年新春。票價優惠到6月5日,舊曆五月初一。臺灣俗諺「三月痟媽祖」,媽祖生是三月廿三日,前後時間都是媽祖進香繞境的熱門時段。 參考資料:〈北港媽祖宮參詣者乘車賃大減價〉《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13.02.10。 備註: (註1)、廣告圖案描繪的重簷建築屋頂上的雙龍朝日之處寫著「天朝宮」,有無特殊用意,或是為「朝天宮」誤植。 【圖1】這則廣告是大正2年 (1913年)新年之際,刊登於當時本島最大報《臺灣日日新報》。廣告主是「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製糖公司要來做北港進香的信眾和觀光客的運輸生意。 這項優惠活動,時間自當年2月6日起到6月5日止,凡搭乘製糖會社鐵路,按乘車路線、單程(片道)或來回 (往復) 票價,最多有二割引到三割引(20~30%)的折扣。另有為團客特開的臨時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