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風景

★ 龍山鏡石 


〈龍山鏡石〉《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第1版,1897.05.09。

石產於山其質重濁。除水晶礬石以外。凡石之發亮者絕少。艋舺龍山寺庭砌諸石。多運諸泉州。而來非臺灣產也。石質堅白細膩其尤異者。則庭之左偏有石瑩然。其光可鑑。每遇三五良夜。白雲捲空。清輝流素。則清一輪冰鏡印影成雙。洞天一品元章石。明月三人太白杯。此語殆可移贈云。


附記:標點符號是我方便閱讀而添加,原文無斷句。


〈片石夜光〉《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第4版,1899.08.06。

艋舺龍山寺畔有洋井去井數武有片石白色長寸許盖粘於庭石者一夜明如水有偶步越是石者條見石上甚光芒細視則石光印月而石底尤二月甚分明也走告好事者來觀人咸訝以為異然必月色斜南始見如黑夜則茫無所有


陳洛〈中秋觀月會送香國先生東歸分韻〉,《臺灣新報》第三百零五號,「文苑」欄,第一版,1897.09.14。

龍山鏡石玉輪斜,兩度秋光閱歲華。
人月團圓難再得,來宵缺處一分差。

三年報政好還家,留得清輝映水涯。
持節重來民望切,南瀛八月再浮槎。

延伸閱讀:「陳悅」作者詳細,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



.............................................................



★ 龍山寺公園


1740年(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風水上地形為「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1924年(大正13年)艋舺龍山寺整修,並於此地興建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1927年(昭和2年)開園,稱為龍山寺公園,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1992年(民國81年),台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1995年(民國84年),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事務所規劃公園。1999年(民國88年)2月14日開工動土,由馬英九市長主持。費時6年,2005年(民國94年)1月22日啟用。



〈籌設小公園〉《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11.01.09。


艋舺紳商之為泉屬晉南惠三邑人者。以龍山寺前面原野。若有於其處建築屋宇其他者。則碍於該寺龍脈。風水不利。晉南惠三邑之人必不振。頃有購得其地。思為利用者。紳商等出為爭執。令買主讓其醵金作為公欵。收回是處原野。以設置小公園。作艋人全體之消遣地。保龍山寺之龍脈。該買主以事關公益。已諾與彼收回。紳商等現正籌備款項。及計畫規模。不久將著手經營。是艋舺又添一消閑之好處也。拭目俟之。




【圖1】
陳澄波收藏之繪葉書「艋舺龍山寺全景」,可見昔日艋舺龍山寺及前方公園景色。圖片來源: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圖2】〈籌設小公園〉《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11.01.09。





【圖3】日治時期艋舺龍山寺前公園水池,由艋舺名醫李朝北拍攝。圓形水池中間有假山和銅龍噴水。銅龍昂首呈現昇龍姿態,穿梭山石,前爪抓著龍珠,龍口噴出水柱。假山以大石砌成,周圍有植物點綴,如輪傘莎草、日日春等。這座龍池彷彿臺灣神社的銅製登龍噴水(移存於臺北圓山大飯店內)。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由財團法人臺北市艋舺龍山寺建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