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的茶和新姜家族(三)姜瑞金

北埔新姜天水堂創建者「姜瑞金」(1891–1964),是一位傳奇人物。在日本時代的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裡,有姜瑞金早期的履歷表資料(1912~1916),內容讓人驚喜。1912(明治45)年3月28日自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註1】,在二十四名來自全臺各地的優秀人才中,以第八名的成績畢業。而他的同學們有不少人經過國語學校的鍍金後,都進入當時的新興產業金融業工作。其實姜瑞金也曾經受到舉薦進入臺灣銀行,畢業10天後,姜瑞金在4月8日正式於臺灣銀行總務部調查課就職,至1913(大正2)年7月5日離職,任期1年3個月。臺銀總務部調查課的工作其中一項就是要盤查臺灣關於民生經濟的產業現況,以利日方掌握。離開臺灣銀行,約二年後,1915(大正4)年8月20日,姜瑞金於北埔公學校任職教師,初期是教雇員,二年後升任為訓導,訓導就是學校的正式教師。姜瑞金於1916~1919(大正5~8)年間在新竹廳開設的「學事講習會」擔任國語(日語)、圖畫的授課教師。大約是1920年,姜瑞金離開北埔公學校後,投入經商,例如茶產業方面,姜瑞金是臺灣茶葉株式會社的發起人之一,於1937年開設時擔任初代取締役(董事)。此後姜瑞金的職涯發展就跟北埔更為密切相關,也有更多故事和史蹟了。姜瑞金是北埔知名的書法家,作品曾入選日本東京書法展,1947年興建的新姜天水堂建築,可謂是北埔留存最多姜瑞金墨寶的博物館,古厝的圓柱對聯題字、匾額書法均出自創建者姜瑞金之手。 各路好漢在一班 北埔是許多人喜歡的山城聚落,從廟宇信仰、傳統民居到街衢巷弄都充滿迷人特色。山城裡的古老建築,因為牽動著地方發展和家族情感的脈絡,成為文化資產,不變的還是私有財產。而在北埔老街旁大隱於市、戰後初期1947年興建的傳統四合院「新姜天水堂」,正開始面臨這樣的挑戰。起造者是「姜瑞金」曾經是北埔鄉長、新竹縣副議長,是新竹近代名人代表。姜瑞金出生於1891年,經歷日本時代至戰後國民政府來臺的政治轉隸過程。為什麼姜瑞金的故事吸引人?姜瑞金是第一批以優秀表現、受到日人推薦能就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的學生,同屆的同學們皆是來自全臺各地的優秀臺籍人士,畢業後他們各自逐漸在政治、金融、教育、商界等不同方面展露頭角,如宜蘭戰後臺銀首任經理「楊德旺」(舊臺銀宜蘭分行/歷史建築)、羅東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