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的茶和新姜家族(三)姜瑞金

        北埔新姜天水堂創建者「姜瑞金」(1891–1964),是一位傳奇人物。在日本時代的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裡,有姜瑞金早期的履歷表資料(1912~1916),內容讓人驚喜。1912(明治45)年3月28日自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註1】,在二十四名來自全臺各地的優秀人才中,以第八名的成績畢業。而他的同學們有不少人經過國語學校的鍍金後,都進入當時的新興產業金融業工作。其實姜瑞金也曾經受到舉薦進入臺灣銀行,畢業10天後,姜瑞金在4月8日正式於臺灣銀行總務部調查課就職,至1913(大正2)年7月5日離職,任期1年3個月。臺銀總務部調查課的工作其中一項就是要盤查臺灣關於民生經濟的產業現況,以利日方掌握。離開臺灣銀行,約二年後,1915(大正4)年8月20日,姜瑞金於北埔公學校任職教師,初期是教雇員,二年後升任為訓導,訓導就是學校的正式教師。姜瑞金於1916~1919(大正5~8)年間在新竹廳開設的「學事講習會」擔任國語(日語)、圖畫的授課教師。大約是1920年,姜瑞金離開北埔公學校後,投入經商,例如茶產業方面,姜瑞金是臺灣茶葉株式會社的發起人之一,於1937年開設時擔任初代取締役(董事)。此後姜瑞金的職涯發展就跟北埔更為密切相關,也有更多故事和史蹟了。姜瑞金是北埔知名的書法家,作品曾入選日本東京書法展,1947年興建的新姜天水堂建築,可謂是北埔留存最多姜瑞金墨寶的博物館,古厝的圓柱對聯題字、匾額書法均出自創建者姜瑞金之手。

各路好漢在一班

北埔是許多人喜歡的山城聚落,從廟宇信仰、傳統民居到街衢巷弄都充滿迷人特色。山城裡的古老建築,因為牽動著地方發展和家族情感的脈絡,成為文化資產,不變的還是私有財產。而在北埔老街旁大隱於市、戰後初期1947年興建的傳統四合院「新姜天水堂」,正開始面臨這樣的挑戰。起造者是「姜瑞金」曾經是北埔鄉長、新竹縣副議長,是新竹近代名人代表。姜瑞金出生於1891年,經歷日本時代至戰後國民政府來臺的政治轉隸過程。為什麼姜瑞金的故事吸引人?姜瑞金是第一批以優秀表現、受到日人推薦能就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的學生,同屆的同學們皆是來自全臺各地的優秀臺籍人士,畢業後他們各自逐漸在政治、金融、教育、商界等不同方面展露頭角,如宜蘭戰後臺銀首任經理「楊德旺」(舊臺銀宜蘭分行/歷史建築)、羅東信用組合組合長「藍淥淮」(羅東農會舊建築)、淡水信用組合專務「李奎璧」(其父李怡和為淡水紅樓的起造者)、朴子信用組合理事也是詩人「辜尚賢」(朴子刺繡文化館成立者)等人。過去和他們關聯的許多建築物和住所都已經獲得公私部門重視進行保存。

大木匠司的兒子是我同學

北埔姜家在日本時代有多棟傳統建築都是出自桃園「金萬派」的設計和工班,姜家和葉家的關係,或許能從姜瑞金談起。姜瑞金在國語學校同屆的師範部同學「葉泉清」,他是桃園八塊厝人,是有名的詩人和畫家,曾經擔任八塊庄長;葉泉清的父親就是葉金萬(1841–1930),桃園大木匠司,代表作有八德三元宮(1902、1925)、大溪齋明寺(1915)、屏東宗聖公祠(1927~1929)。1921(大正10)年北埔姜氏家廟動工,大木匠司是金萬派下、葉金萬的高徒「徐清」(1876–1950),建祠過程由姜瑞金之母「鄧登妹」主導。這些大時代裡所交織的故事,隱隱和姜瑞金的人際網絡有所連動。

紅茶之於洋樓,包種茶之於四合院。

  北埔姜家在茶業有過黃金歲月,老姜和新姜各自為營,互相競逐,老姜以姜阿新為首,新姜以姜瑞昌為首(姜瑞金為輔),二家的茶場雖然都有生產紅茶、烏龍茶和包種茶,但營運方式、著重的茶品都有點不同,又好像能跟他們各自的人生成就所呼應。戰後初期,老姜的姜阿新的茶場因為得力於怡和商行和三井的支持,以紅茶外銷為主;新姜的姜瑞昌、姜瑞金兄弟則聯合北桃竹的茶商成立茶業公司,以團體戰的方式提升製造和銷售。紅茶是西洋飲食文化,包種茶和烏龍茶則是漢文化的茶品代表。紅茶之於姜阿新洋樓,包種茶之於姜瑞金古厝,一新穎一傳統,都是北埔的名望家所留下的傳家寶。



備註:
【註1】、1912(明治45)年3月28日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部卒業生姓名(戶籍):

王名純(北投)、邱雲(通霄)、龔清波(屏東)、黃運和(苗栗)、郭拔海(溪州)、姜瑞金(北埔)、辜尚賢(朴子)、黃鉷(臺北日新町)、蔡英彬(廈門)、莊昌、陳春(鹿港)、鄭惟炳(天津)、杜磁(大甲)、楊再溪(宜蘭壯一)、藍淥淮(羅東)、劉鳳清(內埔)、蔡天註(臺北太平町)、陳阿玉(鶯歌)、陳丙(臺中)、鄭其芹、巫川(臺中)、楊德旺(宜蘭巽門)、李奎璧(淡水)、呂新進(桃園),共計24名。


【圖1】1917(大正6)年姜瑞金履歷書。

資料參考:「教員檢定出願者ニ免許狀授與ノ件(姜瑞金)」(1917-12-31),〈大正六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三十四、五卷教育〉,《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2665B11。




【圖2】新竹北埔姜姓宗族為免除「世良公嘗」土地遭日人徵收,以及「安放姜世良公派下歷代祖先靈牌永遠由子孫奉祀」,因而興建的姜氏家廟。1921年起建,1924年12月完竣,總工程費三萬六千円。家廟是以男性為中心之繼嗣團體的重要象徵,但推動姜氏家廟建造的過程中,有多為家族女性成員參與,主導人是鄧登妹,姜滿堂(1856–1921)之妻。自1921年姜滿堂辭世後,鄧登妹希望夫婿能在宗祠永享香火,因此積極促成家廟興建一事。姜瑞金為姜滿堂和鄧登妹的三子。姜瑞金在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時,同期的師範部就讀學生「葉泉清」,他們極可能認識。葉泉清出生八塊庄(今八德),父親為「葉金萬」(1841–1930),知名大木匠司。姜氏家廟的大木設計為「徐清」(1876–1950)。徐清是葉金萬的高徒,為金萬派第二代的砥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一)許連成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