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建築」一詞及早期報導
〈建築上之注意〉《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2版,1906.11.17。 日前某技術家來臺視察本島各地。據其所談。道路交通之機關。與各種建築物。其他百般施設。俱大進步。實不勝意外之感。惟各官衙等建築物。亦有尚要慎重講究者。蓋風土氣候之異。在臺灣建築內地式或西洋式。果否適當。是一問題。又其材料。用木材石材及土結。亦宜講究。現時日本人建築物中。或有屬經驗者。於此欲定標準下批語。似乎稍酷。雖然。本島改隸以來。僅有十年。其於當初所建設。亦不過經十年星霜。除二三大建築而外。多是閱年以上便朽頹甚至竣工後未及一年。壁土變色龜裂。時見剝落。或疊石現空隙。此等單言外部而已。若更仔細查其內部。諒必亦是同然。此不能一概歸於建築技術不精巧。或材料選擇不適切。實由監督上不斟酌所致也。若據所聞。鐵窓是堅牢無比。然以病者之手。亦得破壞之。豈非最可寒心乎。按本島建築物。如無認真選擇材料。並監督周至。到底不得好建築物。今後欲建築者。不論官私。皆要十分注意也云云。 〈臺灣建築辯〉《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2版,1907.06.30。 建築者。亦生民進化之一經驗物也。上古時代。無建築之口。是以穴居野處。露宿成風。有巢氏始易之以宮室。以避風雨。然洪水猛獸之災未已。至禹時而猶有為巢營窟之說。洪水既平。宮室之制乃大興。自是以來。凡天子王公卿大夫及士庶之間。所居皆有定制。後世遂有室之圓者象天。方象地。三闥象三光。四牖象四時。八牕象八方。以及十二候。二十四氣。三十六雨。七十二風。莫不有取象焉。此說似之。而亦不必深究也。臺灣蕃人。疊石架屋。饒有古風者無論已。其遺存故址。建築最古者。則惟南部之紅毛樓。(今赤嵌樓)海會寺。(今開元寺)一為和蘭時代西洋式之建築物。一為鄭氏時代支那式之建築物。迄今閱二百餘年。猶巋然如魯靈光焉。其建築之完固安全。似難從而軒輊之者也。臺灣建築云者。亦即支那建築也。然支那建築有南北之殊。(如南式扁桷而多牆北式圓桷而多牎之類)故泛稱之曰支那建築。不如切指之為臺灣建築也。 歐西各國繁盛之區。市區之經畫。家屋之搆造。胥由官定。凡有建築。其方向位置。高低尺寸。概須稟命之官。以故市塵整列。樓宇整齊。煥然呈其美麗。本島改隸未久。經濟所限。市區之改正。猶未竟其事。家屋之改造。豈易作如是觀。然而建築亦將來之一問題也。不可以不講。試取臺灣式與西洋式。比較論之。 或謂臺灣建築。不如洋式之適于衛生。此過論也。不知生命財產。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