鵞鑾鼻社的鯨骨鳥居
鵞鑾鼻燈塔在日本政府治臺時期被譽為大日本帝國最南端的境地,是南臺灣的名勝地標。日人於燈塔旁設立神社「鵞鑾鼻社」,鎮座日是1929年12月7日,神社祭祀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彦名命、能久親王、大物主命、崇徳天皇等神明。 鵝鑾鼻附近的芎蕉灣為東洋捕鯨株式會社的捕鯨基地,因而鵞鑾鼻社的最大特色是一座用鯨魚顎骨製成的鳥居。由「東洋捕鯨株式會社臺灣事業場」奉獻「長鬚鯨」的鯨骨作為鳥居,於1930年4月13日竣工。以長鬚鯨的下顎骨作為鳥居的「柱」,以木頭做為「貫」,並運用鯨魚右肩胛骨作為鳥居的「額束」,題字「奉獻」,鯨骨鳥居以珊瑚礁岩砌築台石。鵞鑾鼻社以鯨骨作為第一進鳥居,神明鳥居作為第二進鳥居。第二進鳥居旁的陳設戰利品為二門大炮。戰前鯨骨鳥居曾經重修,從台石(基座)高度來看有明顯差異。戰後政權轉隸而拆除,鯨骨去向不明。
(圖1)、1930年由東洋捕鯨株式會社臺灣事業場奉獻「長鬚鯨」的下顎骨作為「鵞鑾鼻社」的第一進鳥居的柱,再以木頭做為「貫」,並運用肩胛骨作為鳥居的額束,額束題字「奉獻」,鯨骨鳥居以珊瑚礁岩砌築台石。下顎骨內側寫著「東洋捕鯨株式會社臺灣事業場」。此為日本海外神社使用鯨骨鳥居的特例。戰後政權轉隸而拆除。本文圖片資料引用自「臺灣記憶」網站。
(圖3)、鵞鑾鼻社遠景。鯨骨鳥居似乎曾經整修過,跨度似乎有差別。此外,鳥瞰圖裡有拍攝到一座石碑,位於本殿旁,這座記念碑應是下村宏(筆名:下村海南)所寫的「黑潮歌碑」,這是高十二尺(約363公分)的花崗石碑,約1930年完工,此碑已消失。

註釋:
(註1)、另一座石碑是由日本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1868-1933)元帥生前揮毫、由臺南市石工所雕鑿的記念碑,於1933年12月中旬建立,此碑如今尚存,地點於高雄海關員工訓練活動中心內(鵞鑾鼻社舊址)。
(註2)、武藤將軍記念碑現況情形,延伸閱讀:〈鵝鑾鼻員工訓練中心〉《河畔小築》201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