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望諸峰君:張錦燦和張李德和

圖片
 戰後,合作金庫買下「諸峰醫院」並進行改建, 民國55年(1966年)8月1日新廈落成。時隔40年, 嘉義市二二八紀念文教基金會執行,在嘉義合庫建築的一樓牆面,掛上由陳澄波在昭和10年(1935年)繪製的〈琳瑯山閣〉油畫說明牌。這幅畫作是陳澄波和醫院主人的友情見證,卻曾傳出遭到燒毀。時光如畫,諸峰的歲月更替, 一葉知秋... ▲醫生們和畫家們 嘉義有許多老醫館,牽繫著大時代裡發光發熱的人們。諸峰醫院 為婦產科醫院,執業醫師為張錦燦 (1890—1970)。張錦燦為嘉義名門清貢生張元榮 (1857—1943) 之四子,大正2年(1913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註1)醫學校在學期間於大正元年(1912年)結婚。 畢業後,先於臺南大病院工作,之後至後壁菁寮初開醫院,名為「諸峰醫院」,長女「張女英」於後壁出生。大正10年(1921年)購買嘉義西門外土地(演武廳舊址),回到嘉義開設同名的醫館。昭和4年(1929年)新洋樓落成,同年諸峰醫院迎來開業十五周年。 張李德和 (1893.5.6—1972.12.11),字連玉,為西螺望族清儒學訓導李昭元之長女,詩畫融通。和張錦燦成婚後,追隨張氏醫職生涯。至張錦燦於嘉義再開設 諸峰醫院,定居嘉義。張李德和成為藝壇才女,醫院二樓的書房畫室,命名為「琳瑯山閣」,作為藝文沙龍。醫院後方的庭園水池,收羅花木奇石和養蘭,名為「逸園」。張李德和別號「羅山女史」,又名「逸園主人」、「琳瑯山閣主人」。這些以張李德和為主的個人空間,是近代女性獨立空間的少見輪廓。 嘉義名畫家 陳澄波 (1895—1947)和張家二位主人是無話不談的至交好友。張李德和年長陳澄波兩歲,陳氏在嘉義公學校畢業前一年,張李氏適巧轉入該校任教,二人交情深厚亦師亦友。日本時代臺灣官方舉行的美展以 臺展 和府展為主,分為西洋畫、東洋畫二部。陳澄波專攻油畫參加西洋畫部。張李德和主要向 林玉山 學習礦物彩(戰後改稱膠彩)參加東洋畫部。陳、張李氏都多次獲得美展的肯定和殊榮。昭和10年(1935年)陳澄波 繪製的〈琳瑯山閣〉油畫贈與張家收藏。陳澄波 個人相簿裡也保留不少張家的照片,包含張家的 全家福照 , (註2)昭和11年( 1936年)張元榮先生八十歲在醫院時敏堂的 照片 , (註3)昭和14年( 1939年)張李德和以〈 蝴蝶蘭 〉參加府展東洋畫部獲得特選與總督賞,作品在...

宜蘭第一銀行重返大正浪漫

圖片
        日治宜蘭城內的臺灣商工銀行宜蘭支店,是今日第一商業銀行宜蘭分行的前身。臺灣商工銀行是由臺日合資的民間資本所設立的民營銀行。百年以前進駐宜蘭,留下一棟近代建築成為文化資產。 ★ 宜蘭的第一間民營銀行 1914年1月,臺灣商工銀行依據地方經濟狀態調查,決議在宜蘭開設,此項決定深得宜蘭、羅東兩地實業家的熱誠歡迎。臺灣銀行頭取(職位像是董事長)柳生一義為了表示支持,將原屬宜蘭臺銀業務的稅金經辦處,分給商工銀行宜蘭支店辦理,不久就正式宣告此舉。臺灣商工銀行是繼臺銀後,第二間進駐宜蘭的銀行,也是第一間在宜蘭的民營銀行。 ★ 臺灣最老的近代銀行建築 商工銀行在宜蘭於1915年5月1日正式開業,開幕後賓客熙攘,當日存款就達到2萬50圓。臺灣商工銀行宜蘭支店建築於1920年春天著手改築,1921年4月10日舉行大樓落成式,隔日正式營業。 銀行建築樓高二層,內部為挑高大廳,整體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建築風格為歷史式樣,外觀為紅磚牆面搭配部分洗石子的水平飾帶,正立面的附壁柱、女兒牆之裝飾及室內挑高的圓柱等都是建築特色。女兒牆中間有圓型圖紋的浮雕裝飾,這是臺灣商銀的商標。由於建築採取退縮設計,屋前有停車空地,沒有緊鄰道路,所以未受任何市區計劃的影響。 ★安然度過市區計劃的銀行 1937年底至1939年間,官方主導進行宜蘭街的都市計劃,目的在於爭取升格為州轄市,首要改造就是將南北大街(今中山路三段)由原先8米拓寬成15米道路,沿線的街屋店面大舉拆除改建,南門口的臺灣銀行同樣如此。臺灣商銀和昭應宮等極少數建築,在建築前留有空地,不受影響,銀行舊建築得以完整保存。戰後臺灣商工銀行改為第一商業銀行(簡稱一銀),由銀行由純民間資本銀行,轉為半官股銀行。商工銀行宜蘭支店改稱為第一商業銀行宜蘭分行,本建築持續做為銀行使用至今,成為宜蘭大街有著百年金字招牌的銀行。 ★宜蘭一銀的古蹟之門 成為文化資產,起因緣自2013年12月傳聞一銀有意改建,引發各界對 於舊建築存續的重視,2013年10月1日經宜蘭縣府公告為縣定古蹟。2022年2月起進行立面修復工程,2024年10月中旬正式啟用。宜蘭一銀建築是臺灣已知近代金融建築歷史最悠久之案例。一銀將建築立面復舊成紅磚和洗石子, 牆面紅...

衙門裡的大紅花

圖片
         稽含(263–306),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及植物學家。在描述扶桑花的眾多古籍裡,似乎以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的說明最為詳盡逼真。他說:「朱槿花,莖葉皆如桑,葉光而厚,樹高止四五尺,而枝葉婆娑,自二月開花至中秋節即歇,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炎生,一叢之生,開數百朵,朝開暮落。」 稽含是譙國銍縣人,銍縣今日的位置在安徽北部「濉溪縣」,位於華中區域。安徽四季分明,3月春天,9月後就入秋,晚春到中秋時節,是扶桑開花季節。 臺灣位於亞熱帶,扶桑花四季常開,平地皆然。咸豐2年(1852)印行的《噶瑪蘭廳志》對扶桑的描寫是:「佛桑俗名大紅花。署中一株,四季長開。」原來衙門裡的花園有大紅花,這真是讓人耳目一新的記述。清代在衙門裡,只要下過雨,庭院的扶桑花香,會變得更清晰芳郁,通判(以前的縣長)在辦公時,就能享受這般雅致吧! 扶桑花在我的記憶裡,是老家竹圍旁的灌叢,有時候會長成像是小喬木,超過人高,花朵在樹上倒吊著,長輩都說這是「燈仔花」。扶桑的名字很多,佛桑、扶桑、大紅花等,學名是「朱槿」。開花時,蝴蝶會來吸花蜜,有些種類的扶桑也是兒時的甜蜜點心,像是「南美朱槿」的花朵的蜜水就特別好喝,下雨過後、早晨時是最適合享用扶桑花露水的時間。 幾年前,研究臺灣銀行歷史,臺灣早期的紙幣上也有扶桑,經典的五瓣花、高突的雄蕊、像桑樹的葉子,設計鈔票的畫師真是用心描繪。扶桑花的魅力,不只是臺灣人,日本人和清國人都被吸引了吧。臺灣找不到牡丹,扶桑花和木芙蓉是最像牡丹花的,臺灣鄉間種植很多,開花醒目又熱鬧。扶桑喜歡全日照,姿態熱情奔放,在太陽下總是花花綠綠,難掩光芒。 扶桑花的葉子很像是桑葉,這都是鄉間植物,庄腳人再熟悉不過,但對於在城市的人來說,有時候就會認錯。童年讀書時人人都會體驗到養蠶寶寶,觀察生物的變態。同學拔了扶桑葉,餵蠶寶寶,幸好吃不多,在課堂上大家又說又笑。 寫這麼大篇,「借花獻佛」隱藏的心意,是想祝所有的家人朋友們,甲辰年中秋快樂。中秋節一定要吃吃喝喝,但,不能吃太胖喔,會被殺掉的。 【圖1.】臺灣早期的紙幣上也有扶桑,經典的五瓣花、高突的雄蕊、像桑樹的葉子,設計鈔票的畫師真是用...

壯二林彪城拜駁

圖片
★壯二庄/林彪城/上下壯二 壯二,古名「林彪城」,清代形成的漢人移墾聚落。 嘉慶七年(1802年)漳泉粵三籍移民組成九旗首進墾五圍(今宜蘭市),粵籍(客家)移民分得五圍以南壯一到壯七的土地作為酬謝。 林彪城的實際範圍位於下壯二;林彪是開墾民壯圍的鄉勇,壯二庄是分給以林彪為結首的土地。 這裡舊名亦稱為「城仔」,黃春明筆下的「城仔落車」的故事地點就在這裡。 壯二信仰中心為「新福宮」,原祭祀福德正神,相傳設於光緒年初(註1),昭和3年(1928年)重建,主神改祀神農大帝,並改稱神福宮,戰後再改名為新福宮。廟內有一面布帛先賢聯「鄉勇堂名錄」(註2),名錄上有55位鄉勇先賢,其中的「結首林文彪」就是林彪。 壯二庄位於蘭陽西勢平原的南端,緊鄰濁水溪,早期有「金大成圳」提供灌溉水源,以水圳劃分上下壯二,以北為下壯二,以南為上壯二,後者為溪乾之地。 上壯二所處的位置為「浮洲溪」下游和「濁水溪(今蘭陽溪)」交匯處。浮洲溪源頭為濁水溪,源頭可溯及「松羅」一帶。早期濁水溪二岸未築堤防,水害頻發,浮洲溪為濁水溪的分流,上壯二位於浮洲溪的下游河口,地方居民過去飽受洪災之苦,因此產生該地的洪氾祭祀。 ★水害和濁水溪治水工事 壯二在日本時代曾留下水災紀錄,起因是颱風。大正元年(1912年)9月16日夜晚,編號「B056」颱風中心於臺東附近登陸,穿越臺灣,隔日(17日)清晨在臺中附近出海,經過臺灣海峽,最後往西行登陸中國華南境內。(註3)9月14~18日期間,B056颱風帶來強風豪雨,主要降雨集中於北臺灣,造成各地水災。(註4)16日過後,壯圍是宜蘭境內災情嚴重的區域,尤其是濁水溪墘沿岸之地,如壯五、壯二等,死傷慘重。 (註5) 上壯二為第一代蘭陽大橋「凱旋橋」的橋頭北側, 凱旋橋也曾因為水災而流失毀壞。 (註6) 直到日本昭和年1929年,總督府提撥工程預算600萬,由蘭陽土木協會派工,修築濁水溪的堤防,以不連續堤防開口部的「霞堤」(雁型堤)形式,限制河域面積,並截斷濁水溪的網狀水脈分流(註7),1936年整治完工,終於解除壯二居民的心腹大患。 ★壯二的拜駁 拜駁(臺語 pài   poh) 為洪氾祭祀,拜駁泛指在堤防邊的祭祀,對象為老大公等。駁(poh)為...

日本皇居振天府的臺灣戰利品

圖片
★日本皇居振天府中的戰利品        「振天府」, 是東京皇居內苑收藏各大戰爭 戰利品 的眾「御府」之一,裡面收藏由日軍奉獻的寶物。振天府不對外開放,僅供少數貴賓參觀,臺灣第一位參觀振天府的人,是板橋林本源家族「林鶴壽」,1907年4月林鶴壽赴日參加「東京勸業博覽會」,4月23日受邀入宮中振天府拜觀,消息傳回臺灣令各界驚喜,登上新聞頭版。 ( 註1 )         振天府藏品中,之於臺灣史有重大意義者,如甲午戰爭跟乙未戰爭的 戰利品,最重要也最有名的,無非是1895年馬關條約後,短暫出現的「臺灣民主國」的國旗,其中一面「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運到日本皇居振天府收藏。 現存最接近原旗的就是典藏於臺博館的「高橋雲亭黃虎旗摹本」,約於1909年完成,為臺博館早期的典藏品之一。         振天府收藏的臺灣戰利品,除了藍地黃虎旗外,還有位於臺南的衙署 ( 砲兵第三大隊駐紮 ) 前 的一對石造唐獅子,於1900年4月送抵。 ( 註2 ) ( 註3 )報導中的衙署應該是「臺灣總鎮署」,約1907年至1910年間,總鎮署拆除,改建成砲兵隊新營舍, ( 註4 ) 原址在臺南公園對面、轉運站和停車場上。 ( 註5 )        林鶴壽當時獲邀進入振天府,他或許知悉那面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並且能近距離注視著這面旗幟,或許有人向他介紹那對來自臺南的白石獅,一期一會。但也可能他們都擦身了,畢竟振天府裡的寶物,必然是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靖國神社寶物館的門神            除了振天府收藏的臺灣戰利品,另一起日本人來臺收藏國寶的故事,主角是中壢新街廟仁海宮的中門門神板,收藏者是日本靖國神社的寶物館。         相傳1895年日軍接收臺灣之際,日軍南下至中壢時,日本近衛師團司令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睡過仁海宮的門神板。輾轉至今,仁海宮歷經數度改建,舊門神板被放於後殿。民國50年(1961年), 日本仁海宮國際關係責任調查團來參訪,獲得當時仁海宮管委會同意,將門神板運至 日本靖國神社寶物館保存。 ( 註6 ...

蘭陽土木協會

        起因於中央針對宜蘭濁水溪(今蘭陽溪)改修工程發包,工期預計七年,總工程款六百萬圓,由於勞力需求龐大,每日約需400名工人,承包商要有能力處理大型工程的調節調度,全臺各地的營造廠商躍躍欲試,宜蘭各地的營造業者,因此希望透過聯合組織,共同包辦。         昭和4(1929)年5月20日, 蘭陽三郡(宜蘭、羅東、蘇澳)約三十位請負師(營造業老闆)於宜蘭街役場樓上協議並組織 土木 營造同業 協會,當日 成立「蘭陽土木協會」。(註1)這天是星期一,開會時間從早上十點開始,至下午四點散會。         由砂田商行的砂田隣太郎擔任協會長,二宮卯一擔任理事長,並選出8名協議員,宜蘭方面4名為中村熊一、坂本龜次郎、中野萬吉及 鄭傑。 羅東方面4名為檜恒豐四郎、伊藤俊逸、中野孫市及蘇春生。(註2) 備註: (註1) 〈 宜蘭濁水溪工事    人夫供給は    三郡下請負團に    引受けさして貰ひたい〉《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2版,1929.05.21。 (註2) 〈蘭陽土木協會設立成る    役員も決る〉《臺灣日日新報》第五版,1929.05.21。 參考資料: 1、〈蘭陽土木協會設立成る   役員も決る〉《臺灣日日新報》第五版,1929.05.21。 「蘭陽土木協會」…役員…協會長   砂田 隣 太郎、理事長   二宮卯一氏,協議員宜蘭側より中村、阪本、中野(萬)及鄭傑、羅東街より檜垣、伊藤、中野(孫)及蘇春生の八氏 … 2、〈濁水溪工事  請歸蘭陽三郡下  包辦團體  供給人夫〉《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9.05.22。 宜蘭濁水溪大改修工事。經按經費六百萬圓。豫定以七箇年繼續事業。於例年七八月出水期過後遂行。其關於工事人夫供給包辦。全島各包辦業者。競向督府。稟請指名。顧在當地蘭陽三郡下之包辦業者。數有三十。乃相與約束。欲一齊包辦供給人夫。去二十日上午十時。更會於宜蘭街役場樓上。舉二宮卯一為座長。協議結果代表名義人。推砂田 隣太郎氏。而以二宮卯一為宜蘭羅東兩請負建築聯合組長。中村熊...

地方信仰與禦番傳說

  〈宜蘭零信〉《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 6 版, 1906.02.14 。 礁溪關帝者。宜蘭中稱為最靈顯之神也。相傳曩曾于黑夜之間。擊退出草蕃人。因而村人得以無事。於是樵者每入山林。必往祝焉。舊曆本月十三日。即為關帝誕生之節。當此三日前後。四方來祭者如趨市。一時車與為之告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