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風景:改築落成
艋舺龍山寺始建於1738(乾隆3)年,於1740(乾隆5)年落成。後經嘉慶年間大地震、同治年間暴雨等災後數次修築。在政權轉隸後,日治時期中葉計畫擴建。 1919(大正8)年 後,由福智和尚發起,眾人公推辜顯榮出任董事長,艋舺富紳吳昌才擔任副董事籌募款項,捐款範圍以臺北為重,遠至基隆、宜蘭。歷時四年,共募得現款20餘萬元及時價27萬餘的建築材料, 敦聘福建首席名匠 王益順 主持修建。 艋舺龍山寺改築於1920(大正9)年11月起工,至1927(昭和2)年12月落成。 1945(昭和20)年,美軍對臺各大城市進行空中轟炸行動,5月31日臺北遭遇最大規模轟炸 ( 後稱為「 臺北大空襲」 ) ,臺灣神社和艋舺龍山寺等地都因此遭遇燃夷彈轟炸。此次空襲導致龍山寺正殿與東側護廊被炸毀,整座正殿建築全燬,主祀的觀音佛祖法身受損,此後展開漫長重修。除此,臺灣近代雕塑名家 黃土水 雕塑的 《釋迦出山》 原作置於正殿中,同樣因空襲焚毀。 萬華仕紳率先發起重建大殿,移築楊氏宗祠大木結構,在舊有的廟壇上,搭建臨時大雄寶殿。戰後由於民生凋敝,直至1955 (民國44)年才由 王益順之侄王樹發的義子— 王世南 先生負起重建大殿的任務,依原有規模重建,動員十多位名師,耗費巨資400萬元,於1959(民國48)9月20日正式落成,抵定今日廟貌。 ★ 艋舺龍山寺於單方觀察 : 1、 《龍山寺風景:改築落成》 2、 《龍山寺風景:龍山鏡石、水池、公園》 3、 《龍山寺風景:噴水池的龍君》 4、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二)龍山寺門神1927年》 5、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 ★ 龍山寺落成相關報導 : 〈龍山寺落成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6版,1923.08.06。 臺北市萬華重新中之龍山寺。聞豫定本年十月中可以落成。先是同寺義捐者。各方面踴躍而外。在艋十餘團之音樂團體。亦各有所寄附。不落人後。就中合義軒之領袖者。猶向前先為代支。全部如數交清云。 〈萬華龍山寺 落成式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7.12.03。 萬華龍山寺。為臺灣島中有數之名古剎。自數年來大興土木。廟貌重新。莊嚴式相。仍復舊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