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埔信用組合
★三重區農會沿革概述
三重埔信用組合,全名「三重埔信用購買販賣組合」。昭和7年(1932年)9月20日設立許可,12月4 日開設創立總會。由地方仕紳林清敦(1883–1953)(註1)、林文樹、陳上九、黃淪語等推動組成,成員涵蓋二、三重埔。(註2)後由林清敦擔任組合長,至昭和16年(1941年)三重埔信組新建築落成才退任。新建築樓高二層,鋼筋混凝土造,牌樓以多樣的瓷磚大面裝飾。昭和16年(1941年)10月24日三重埔信組米穀利用倉庫落成式。(註3)昭和18年(1943年),臺灣總督府頒佈「臺灣農業會令」,三重埔信組合併入鷺洲庄農業會。
戰後政權轉隸,於民國35年(1946年)7月,下令將所有日治時期各市街庄農業會經濟部門改組為鄉鎮市合作社,而農業指導部門則改為農會。民國36年(1947年)4月1日,三重自鷺洲鄉劃出單獨設鎮,原三重埔信組改於4月16日獨立出來成為「三重鎮農業會」;翌年(1948年)2月又奉令改為「三重鎮合作社」。當局旋即發現農會與合作社之間人事與財物紛爭層出不窮,臺灣省政府逐於民國38年(1949年)頒佈「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改組辦法」,將兩者再次合併,名為鄉鎮市農會。於是同年10月16日,「三重鎮合作社」變成「三重鎮農會」,除辦理農業指導及各種合作業務外,並設置信用部辦理金融業務。民國51年4月1日,三重鎮升格為三重市,「三重鎮農會」也正式更名為「三重市農會」。民國99年(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三重市改為三重區,三重市農會同時改名為「三重區農會」迄今。
★合作金庫三重分行沿革
合作金庫三重分行於民國53年(1964年)9月30日創立,曾經與三重農會共用大樓。原建築二層樓,為日治時期三重埔信用組合所建。重新路為三重埔地區的金融大街,沿途有彰化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金融機關設置。
三重區農會地址(三重信組舊址):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二段。
根據航照圖,三重埔街上還有幾棟洋樓建築,暫時還搞不清楚他們是誰。但可以感受到今日重新路與文化南北路交叉口在日本時代晚期,此區域已經變得熱鬧了。
★合作金庫三重分行沿革
合作金庫三重分行於民國53年(1964年)9月30日創立,曾經與三重農會共用大樓。原建築二層樓,為日治時期三重埔信用組合所建。重新路為三重埔地區的金融大街,沿途有彰化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金融機關設置。
三重區農會地址(三重信組舊址):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二段。
備註:
(註1)、林清敦(1883–1953)為三重埔車路頭望族出身,家族古厝為「毓蘭居」,曾經是三重埔傳統民居的豪宅。根據三重崇德居屋主林瑞昌先生回憶,他稱呼林清敦為叔公。祖先來台時間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為同安縣林姓,分三大房。日治時期,三重神農廟「先嗇宮」由地方仕紳倡議修建,倡議者包含林清敦,另擔任重建籌備委員的林建立為林氏同族。林清敦屬大房,林建立屬三房。林建立建造「崇德居」於後竹圍。大房「毓蘭居」占地廣闊,達2千多坪,約20多年前拆除。今日林氏家族僅存崇德居古厝,古厝由林建立曾孫林瑞昌管理,林瑞昌為林家來臺第六世。
(註2)、〈二三重埔信組成立 十二月初開辦〉《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2.10.19。
新莊郡鷺洲庄二重埔三重埔人士。從來加入於新莊信用組合。自鷺洲庄設立信組以來。即編入為鷺洲信組區域。為此進退兩難。該地戶數一千餘。人口四五千。所產米穀。蔬菜。柑橘年額十數萬圓。今夏乃禀設組合。經九月二十日認可。目下組合員五百二十名。一千五百二十一口。資金一萬五千二百十圓。按十一月十五日繳納第一回資金。同月二十三日開創立總會。十二月初開辨業務。信用以外。兼營販賣事業云。
(註3)、〈三重埔信組米穀利用倉庫落成式〉《興南新聞》夕刊第2版,1941.10.26。
根據航照圖,三重埔街上還有幾棟洋樓建築,暫時還搞不清楚他們是誰。但可以感受到今日重新路與文化南北路交叉口在日本時代晚期,此區域已經變得熱鬧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