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車來的佛祖:番社同安廟石佛初探
★番社同安廟馬頭觀音 宜蘭壯圍番社同安廟,主祀玄天上天,配祀觀音佛祖和福德正神。同安廟的觀音佛祖為一石刻材質的石佛,外觀三頭六 臂,髮髻上有馬頭,為觀音在畜生道的化現,名曰「馬頭觀音」。過去 由於文獻闕如,此前各方研究多將其納入日本時代的宜蘭地區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靈場:第二十九番松尾寺馬頭觀音。 宜蘭地區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靈場,第一番青岸渡寺如意輪觀音以蘇澳南方澳港邊為起點,逐漸開展至羅東、三星、員山、宜蘭、礁溪等地,今日已發現設置地點最北的番號是第卅一番聖觀世音位於龍潭正覺寺。宜蘭地區石佛造像特色,具有船形光背狀之石佛形式,以及石佛本尊除了坐蓮外,會有自身的基座,基座上會鐫刻番號札所和本尊名稱,以第一番為例,第一番觀音石佛現今位收藏祭祀於宜蘭南方澳城隍廟內,石佛的基座上刻字「第一番青岸渡寺如意輪觀世音」,而現存十三所石佛,唯獨壯圍番社同安廟的馬頭觀音沒有基座、沒有番號、沒有船形光背,上述三點與眾不同。 壯圍番社同安廟裡的馬頭觀音,最早是供奉在「南庵寺」裡,南庵寺距離同安廟以南大約600公尺,坐落在濱海公路旁的沙崙頂。今天遺跡消失,變成民家樓房,本地卻仍留有以南庵寺為名的公車站牌。當地耆老都對南庵寺留有很深的記憶,因為沙丘地勢高,早期沙崙頂沒有蓋太多房子,南庵寺雖然是小廟也是醒目,而且當地人都會來拜佛祖。 ★坐火車來的佛祖 石佛的由來,本地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林清發和弟弟林清良所迎請的。根據林清良先生的回憶,石佛來自臺北,原位於日本時代的舊公園。以前公園旁曾有養馬場,日人為了要安撫馬靈、保佑飼養馬匹健康平安,而在舊公園內特意安奉這座石佛。 林清發、林清良兄弟是戰後初期去臺北從事「綁鐵仔」工作,後來因為兄弟倆沒有賺到錢,在臺北圓山的舊公園,注意到一尊石佛已經無人祭拜,所以兄弟想把石佛「請回」宜蘭,作為紀念。二人打包好石佛,一路肩挑扛著石佛走去臺北車站,想要帶石佛搭火車回宜蘭,但因為石佛重量超過100台斤,無法視為隨身行李直接攜帶上火車,所以後來是秤重來計算運送費,運送費多少不可考,但石佛就這樣用報紙包著,以貨物隨車運送,從臺北坐火車抵達宜蘭車站。兄弟倆下車後,所剩的錢也不多,就再扛著石佛從宜蘭走回壯圍老家。 石佛跟著兄弟回家後,早期為佛祖立廟於沙崙頂,形成鄰近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