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公園


        宜蘭舊城在日治時期的近代化發展,因日本政府於舊城外圍興建宜蘭廳署,逐步在城外開始發展新市區至1903年,宜蘭街的人口已有15千人、日人百餘人,官衙林立,又為物資集散地,因而倡議建設公園。宜蘭公園大約形成於1905年以前,公園形成的起點,是因為日方希望在宜蘭街興工建造「戰亡建碑」,紀念攻打蘭城戰亡的日軍,明治38年(1905)10月戰亡建碑落成。隔年9月成立「財團法人宜蘭戰亡建碑」由宜蘭廳長中田直溫出任理事。碑刻「忠魂義魄」四字,為總督兒玉源太郎題字。同年1227日,「宜蘭公園」一名詞出現於臺灣日日新報,這是目前在文獻上最早關於宜蘭公園的記載。[1]約半個月後,明治39年(1906)題為〈公園開築〉[2]的報導,描述了宜蘭公園最早的情形:「邇來於城之東南隅。闢一田圃。開築公園。中栽以四時花木。圍繞綠水灣池。且以神嗣義碑。森鎮其上。又有休亭。錯列期間。其地雖不甚廣。而景頗有可觀…」

 

        明治6年(1906)621日宜蘭神社鎮座於宜蘭公園內,此為第一代宜蘭神社。臺灣各地神社和公園結合的許多案例諸如:台中神社、嘉義神社、屏東神社等。1909年由於宜蘭公園屬於公共營造物,因此宜蘭廳向總督府申請正式設立「宜蘭公園」獲許。宜蘭公園的範圍以原有神社土地480坪,併入戰亡建碑用地及捐地、購地,共佔地2.16公頃。


        第五任廳長中田直溫曾邀請芳賀鍬五郎協助設計宜蘭公園,但沒有成功。第六任廳長小松吉久原擬再聘請芳賀鍬五郎來宜蘭協助設計,但當時芳賀技師不便協助,經總督府交涉,改由土木局營繕課囑託井澤半之助設計。井澤半之助為日本知名造園師,生於1861年,於1912123日受臺灣總督府邀請來臺,由土木局營繕課囑託,當時井澤已經51歲。在臺期間,井澤半之助曾負責臺南公園(1912~1917)和宜蘭公園(1914~1915)之造園相關事務。1914年,井澤半之助來到宜蘭協助宜蘭公園的規劃設計與施作。除宜蘭公園外,當時礁溪公園亦是委由井澤半之助設計。井澤除親自來宜蘭實地勘查與重新設計外,並聘請一名日本庭師及一名廳員囑託直接監督工事的進行。公園的噴水池雖然由井澤提出,但目前根據老照片直至1925年以後才出現水池,推測應該是井澤以後在日治後期出現的設置。


        宜蘭公園於 1915年年完工,為宜蘭的第一座公園。園內除了神社,另有1932年興建的公會堂(戰後改為大同戲院,1977年拆除);現在還留存1911年設立的獻馘碑和1936年遷入的忠靈塔等。19538月由宜蘭縣府決議清理宜蘭公園內的日遺石碑,戰亡建碑拆除。1998年宜蘭演藝廳於公園內落成啟用後,成為公園的新地標。

 

       2011年是我開始紀錄田中央在宜蘭公園的改造工程,直到2018年年底的工程最浩大,以要增加「陽光」和「草皮」為目標,把所有路面、景石、公園椅全數敲除運氣,是百年公園的終結年,重生後永不回頭了,雖然我曾經投訴,但雙方都以「有詢問過專家學者意見」作為回覆。同年2018年,由井澤半之助(日本造園師)設計的台南公園和宜蘭公園,宜蘭公園「歸零」,台南公園以歷史名園的理由正式登錄為「文化景觀」獲得保護。井澤半之助可能無法想像這二座公園的命運會如此分歧差異。宜蘭公園目前僅存1911年的獻馘碑還在原地,其餘設施修建或移除,整體風貌以截然不同原貌了,無以尋古幽思了。

 







參考資料:

1.陳進傳,《宜蘭設治紀念館─文物史料蒐集暨調查研究報告書》宜蘭:宜蘭縣政府,1997

2.林正芳,《宜蘭城與宜蘭人的生活》,宜蘭:宜蘭縣文化局,2004

3.宜蘭縣史館,《影像宜蘭:凝視歲月的印記》,宜蘭:宜蘭縣史館,2017

4.宜蘭縣史館,《宜蘭第一》,宜蘭:宜蘭縣史館,2020

5.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勝蹟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

6.蔡明志,《日治時期宜蘭公園的設置歷程與其殖民現代性意涵》《宜蘭文獻 120期》,宜蘭:宜蘭縣史館,2019



[1] 〈臺東公園の植樹〉《臺灣日日新報》第二版,1905-12-26

[2] 〈公園開築〉《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四版,1906-01-13

[3] 〈宜蘭公園〉《臺灣日日新報》第四版,1904-05-1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