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二林彪城拜駁

★壯二庄/林彪城/上下壯二

壯二,古名「林彪城」,清代形成的漢人移墾聚落。嘉慶七年(1802年)漳泉粵三籍移民組成九旗首進墾五圍(今宜蘭市),粵籍(客家)移民分得五圍以南壯一到壯七的土地作為酬謝。林彪城的實際範圍位於下壯二;林彪是開墾民壯圍的鄉勇,壯二庄是分給以林彪為結首的土地。這裡舊名亦稱為「城仔」,黃春明筆下的「城仔落車」的故事地點就在這裡。 壯二信仰中心為「新福宮」,原祭祀福德正神,相傳設於光緒年初(註1),昭和3年(1928年)重建,主神改祀神農大帝,並改稱神福宮,戰後再改名為新福宮。廟內有一面布帛先賢聯「鄉勇堂名錄」(註2),名錄上有55位鄉勇先賢,其中的「結首林文彪」就是林彪。


壯二庄位於蘭陽西勢平原的南端,緊鄰濁水溪,早期有「金大成圳」提供灌溉水源,以水圳劃分上下壯二,以北為下壯二,以南為上壯二,後者為溪乾之地。

上壯二所處的位置為「浮洲溪」下游和「濁水溪(今蘭陽溪)」交匯處。浮洲溪源頭為濁水溪,源頭可溯及「松羅」一帶。早期濁水溪二岸未築堤防,水害頻發,浮洲溪為濁水溪的分流,上壯二位於浮洲溪的下游河口,地方居民過去飽受洪災之苦,因此產生該地的洪氾祭祀。


★水害和濁水溪治水工事

壯二在日本時代曾留下水災紀錄,起因是颱風。大正元年(1912年)9月16日夜晚,編號「B056」颱風中心於臺東附近登陸,穿越臺灣,隔日(17日)清晨在臺中附近出海,經過臺灣海峽,最後往西行登陸中國華南境內。(註3)9月14~18日期間,B056颱風帶來強風豪雨,主要降雨集中於北臺灣,造成各地水災。(註4)16日過後,壯圍是宜蘭境內災情嚴重的區域,尤其是濁水溪墘沿岸之地,如壯五、壯二等,死傷慘重。(註5)上壯二為第一代蘭陽大橋「凱旋橋」的橋頭北側,凱旋橋也曾因為水災而流失毀壞。(註6)

直到日本昭和年1929年,總督府提撥工程預算600萬,由蘭陽土木協會派工,修築濁水溪的堤防,以不連續堤防開口部的「霞堤」(雁型堤)形式,限制河域面積,並截斷濁水溪的網狀水脈分流(註7),1936年整治完工,終於解除壯二居民的心腹大患。


★壯二的拜駁

拜駁(臺語pài  poh)為洪氾祭祀,拜駁泛指在堤防邊的祭祀,對象為老大公等。駁(poh)為堤防之意,隔絕水患的駁岸。 早期,壯二居民會在七月十五(也有一說是七月二十),前往蘭陽大橋橋頭北端河堤上的「宜蘭濁水溪治水工事竣功記念碑」旁進行拜駁。早期宜蘭濁水溪(蘭陽溪)洪患頻繁,於1936年整治完工,為中央耗費鉅資之水利工程。

上壯二居民拜駁地點,現今已改在浮洲橋下(浮洲溪與蘭陽溪交會處的水門),橋下空間廣大,且不用擔心風雨。監普神明有請新福宮福德正神、觀音佛祖和壯二鎮安廟的古公三王,主位是觀音佛祖。今年拜駁牲禮仍有一隻豬公。居民到現場,擺好自備的牲禮素果後,依序先拜神明、豬公、再到自己的供品前拜老大公,最後至溪州河岸邊燒金。

現在上壯二居民拜駁時間,已改期選在每年農曆七月第三個周末,今年於廿一日星期六,時間約自一點半開始至下午三點半結束。






備註:
(註1)、游謙、施芳瓏,《宜蘭縣民間信仰》2003,頁357。 (註2)、「壯二庄鄉勇堂名錄」原文物所有權人新福宮管理委員會於2019年9月14日於廟前舉行捐贈儀式,正式捐贈予宜蘭縣史館典藏。
(註5)、〈宜蘭洪水慘狀 ▲民壯圍〉《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12.09.23。
管內被害最慘者。壯五庄。近溪邊之地。為最。一帶居民家屋。全部流失十餘戶。男女溺死十二三人。…次則壯二庄。南興庄。及濁水溪墘附近之地。居民住宅全潰百零戶。倒壞六七十戶。入水百五六十戶。最深有五尺以上。男女溺死八九人。行衛不明三人。家屋流失約三四棟。牛豚溺死流水。共約三十餘頭。物件流失埋沒不少。男女被傷。十八九名。家畜損失甚多。

(註6)、〈宜蘭と水害  罹災者四百名  救助を要する多し〉《臺灣日日新報》第7版,1918.10.26
(註7)、早期浮洲溪的主要水源為濁水溪分流,因濁水溪整治工程的「員山段堤防」(計畫堤防第八番)而將其阻斷。另外浮洲溪下游興建的「壯圍段堤防」(計畫堤防第一Ο番),使位於浮洲溪河口區域的壯二,從此遠離水害。



參考文獻:
(1)、邱彥貴、張峻浩、林鴻文、林彥安,《拜駁求平安 蘭陽平原的洪氾祭祀》,宜蘭:宜蘭縣史館,2024。
(2)、游謙、施芳瓏,《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宜蘭縣政府,2003。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