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皇居振天府的臺灣戰利品
★日本皇居振天府中的戰利品
「振天府」,是東京皇居內苑收藏各大戰爭戰利品的眾「御府」之一,裡面收藏由日軍奉獻的寶物。振天府不對外開放,僅供少數貴賓參觀,臺灣第一位參觀振天府的人,是板橋林本源家族「林鶴壽」,1907年4月林鶴壽赴日參加「東京勸業博覽會」,4月23日受邀入宮中振天府拜觀,消息傳回臺灣令各界驚喜,登上新聞頭版。(註1)
振天府藏品中,之於臺灣史有重大意義者,如甲午戰爭跟乙未戰爭的戰利品,最重要也最有名的,無非是1895年馬關條約後,短暫出現的「臺灣民主國」的國旗,其中一面「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運到日本皇居振天府收藏。現存最接近原旗的就是典藏於臺博館的「高橋雲亭黃虎旗摹本」,約於1909年完成,為臺博館早期的典藏品之一。
振天府收藏的臺灣戰利品,除了藍地黃虎旗外,還有位於臺南的衙署(砲兵第三大隊駐紮)前的一對石造唐獅子,於1900年4月送抵。(註2)(註3)報導中的衙署應該是「臺灣總鎮署」,約1907年至1910年間,總鎮署拆除,改建成砲兵隊新營舍,(註4)原址在臺南公園對面、轉運站和停車場上。(註5)
林鶴壽當時獲邀進入振天府,他或許知悉那面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並且能近距離注視著這面旗幟,或許有人向他介紹那對來自臺南的白石獅,一期一會。但也可能他們都擦身了,畢竟振天府裡的寶物,必然是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靖國神社寶物館的門神
除了振天府收藏的臺灣戰利品,另一起日本人來臺收藏國寶的故事,主角是中壢新街廟仁海宮的中門門神板,收藏者是日本靖國神社的寶物館。
相傳1895年日軍接收臺灣之際,日軍南下至中壢時,日本近衛師團司令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睡過仁海宮的門神板。輾轉至今,仁海宮歷經數度改建,舊門神板被放於後殿。民國50年(1961年),日本仁海宮國際關係責任調查團來參訪,獲得當時仁海宮管委會同意,將門神板運至日本靖國神社寶物館保存。(註6)
這對門神板,應該是1926年仁海宮重修落成的門神,已難是北白川宮相關的原物,「御遺跡」是紀念意義大於實質價值。門神板能留在寶物館成為寶物,絕對是好事。除了歷史性,這對門神最大的特色在於工藝表現,兩邊的門神的圖稿、姿態、畫法全然不同,是「對場」作品。
註釋:
(註1)、〈東京電報/林家之光榮〉《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一版,1907.04.26。
林鶴壽氏二十三日。允許拜觀宮中振天府。
(註2)、〈石造唐獅子の東京著〉《臺灣日日新報》第5版,1900.04.07。
(註3)、〈石獅何幸〉《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00.04.10。
臺南砲兵第三聯隊駐紮之衙署前,本有白石獅一對,衙前笑對,終日如恆,大約古時之名物也。今聞賞物者,奏明朝廷許遺石獅備置宮中振天府,此物由輸搬運業已著京,正次安置丹墀之下,石獅何幸如斯耶。
補充:原新聞內文沒有分段,標點符號為作者自加。
(註4)、〈陸軍新營經理〉《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2版,1910.12.08。
(註5)、〈臺灣總鎮署〉「臺南市舊城區文化資產歷史考古普查計畫」,2018。
(註6)、徐貴榮,〈中壢仁海宮个人文藝術風華(下)〉《中央大學電子報》2023。
延伸閱讀: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臉書:〈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2015.05.2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