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酒保日臺組社長:張阿力

 ★ 日臺組社長:張阿力

        張阿力(1891.12.02—1966.01.26),羅東仕紳菁英。家族先輩世居羅東中街。自羅東公學校畢業,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肆業。主要經營「警察酒保日臺組」,歷年擔任羅東專賣品小賣人組合長、羅東信用組合理事、羅東街協議會員等要職,兼作「清代田」保險代理店,為羅東街活躍的實業家名人。(註1


        戰後於民國37年(1948年510日,擔任第二屆羅東鎮民代表會代表,為民喉舌。商業上,經營「東臺行」木材工廠,專營伐木生意。另與人合資成立「羅東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人樂善好施,平日義舉盛多。

 

★ 警察酒保日臺組

        隨著理蕃政策的推行,日本管理山林事業,派駐深山的隘勇、警察官吏和公職人員,日常物資仰賴有官方許可的蕃地酒保,政府同時會補助「酒保券」作為生活津貼。羅東郡下的蕃地酒保為「警察酒保日臺組」,簡稱「日臺組」,組主為張阿力,專門經營日常生活用品,放賬給日本公務員(山地警察),待公務員領薪水才收賬,經營得法,業務興隆。在宜蘭溪南,羅東、蘇澳兩郡下,蕃界警察之物資供給所分別有二個單位,日臺組和東勝組。(註21927年,東勝組併入日臺組。(註3


        1929年,增資設立「警察酒保株式會社日臺組」,張阿力任職社長。公司遍佈各地,如大南澳、大濁水、寒溪、土場、太平山等幾十處。1932年初,配合總督府理蕃政策大綱,廢止酒保制度。19321月,日臺組解散,所有建物和貨品引繼給政府,(註4成立的「臺北州蕃地職員購買組合」。(註5


       日臺組本店及部分支店,轉作為「商行」繼續經營。(註6日臺組本店位於羅東中街,店址為今日羅東鎮中正路63號。


★ 震災後的寺廟重建

        張阿力熱心地方公益,大正11年(1922年)羅東大地震後,致使地方上的寺廟建築受損。媽祖宮(震安宮)和帝爺廟(奠安宮)都有毀損,二廟重建個人捐助約500日圓,實為地方一大義舉。媽祖廟後殿的砂岩石雕「花鳥柱」,由張阿力倡議發起,募集張姓寄附。(註7)花鳥柱作工精美,受到當時報導讚美「實冠蘭陽三郡之魁」,大正13年(1924年)8月25日舉行豎柱式。(註8)


        昭和11年(1936年)主建慶安宮(俗稱三聖廟),供奉主神孫行者齊天大聖。


★ 羅東媽祖宮重建落成祈安建醮

        大正15年(1926年),羅東媽祖宮(震安宮)重建落成舉行祈安建醮,張阿力率「日臺組」負擔「天官首」,醮壇搭設在日臺組本店。醮壇評比得到第二名。(註9

 

★ 艋舺龍山寺重建寄附

臺北艋舺龍山寺於大正8年(1919)年募資重建,到大正13年(1924年)落成,前殿寄附碑記,有不少當時宜蘭人士的義捐。60圓:陳金波、林楊氏純。40圓:陳貴仁。30圓:余水土、宜蘭市場魚戶。20圓:胡慶森、謝老、謝老佳(北門謝家)。10圓:藍廷琛、張阿力、黃再壽、黎坤鐘。


 


備註:

(註1)、張阿力其他履歷:羅東街御大典記念公園設置土地買收委員(1929)羅東街南區防護團副團長(1934)等。

(註2)、〈羅東特訊/日臺組總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24.02.18

(註3)、〈酒保組作會社〉《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7.11.12

羅東郡警察酒保日臺組。前般以蘇澳雷萬福氏。買收蘇澳郡警察酒保東勝組之權利義務一切。這番變便組織。組成一合資會社。顏曰日臺組。現正在整理店面及諸設備云。

(註4)、〈羅東日臺組臨時總會 購買組合引繼問題〉《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2.01.13

(註5)、〈臺北州蕃地職員購買組合創立總會   專務推薦理蕃課長〉《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32.01.24。

臺北州蕃地職員新組購買組合創立總會二十二日下午一時。開于羅東郡役所演武場。有西村州警務。瀨野尾州理蕃兩課長。及州下蕃地職員代表者四十八名等出席。協議事業方針。及承認創業費。其他事項。各照原案可決。該組合本部。置于臺北。羅東設中繼所。各蕃地配給所。取引銀行決定商工銀行。又事務員。亦與組合員同樣。使之出資。而事務理事。滿場推薦瀨野尾課長。於是該課長。起述禮辭。至下午三時半散會云。

(註6)、根據1936年《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有二篇報導〈羅東街日臺組商行主張阿力令堂許孺人〉1936.06.01、〈慶安宮廟募捐佳績〉1936.08.10,新聞介紹張阿力為「日臺組商行主」、「日臺組商行店主」。在1932年蕃地酒保廢止後,推測日臺組有可能轉作商行經營。

(註7)、羅東震安宮後殿一對石雕花鳥柱上的落款,各為「張廖簡奉献」、「甲子年孟秋」。甲子年為大正13年(1924年)。

(註8)、〈蘭陽特訊/張氏樂捐〉《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4.08.25。

羅東天后宮改築用之金品。但係個人或各姓寄贈。就中張阿力氏為發起。募集張姓寄附。特聘福州優等之石匠。彫製花鳥鳳凰之石柱一對。又花堵數片。價值二千餘圓。其雕刻之花鳥。皆奕々如生。鳳凰之藝術。猶見匠心獨運。實冠蘭陽三郡之魁。訂二十五日。招集張姓一同。舉行豎柱式云。

(註9)、〈羅東醮事餘聞〉《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26.01.30



參考資料:

1、羅東鎮公所,《羅東鎮志》2002,頁838- 840

2、民眾公論社,《臺灣官紳年鑑》1932,頁64




【圖1】羅東街通リ,圖片出處:《  蘭陽大觀》 1933。
此為今日的羅東鎮中正路,當時道路中間是輕便軌道。
圖左的紅磚街屋,其中有看板「日臺組」,此為日臺組本店。
資料來源: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圖2】張阿力
宜蘭廳羅東街百四十三番地
羅東樟林作業所見積書(書面報價單)

資料來源:「井戶新設羅東樟林作業所」(1918-02-10),〈大正七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會計永久追加第五冊〉,《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1824012。






# 感謝閱讀單方觀察
# 歡迎留言鼓勵版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