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宜蘭火葬場

日本時代,宜蘭市街的人常說:「五結仔火光光」,在五結仔發出火光的地方就是宜蘭火葬場,位置在宜蘭高中的操場,早期在宜中後門這一帶,地方俗稱「燒死番仔」。五結仔位於今日宜蘭市的負郭里,火葬場所在地點今日劃屬為建軍里。

曾經臺灣統治者易主,作為日本殖民地,有許多日本人移居至臺灣,推進全島的各項近代化。有人在此落葉歸根,有人選擇遺骨歸鄉。當前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日本的葬場文化因而逐漸移植於臺灣。
1913年(大正2年)1月,經宜蘭廳許可,日人在員山堡金六結庄土名五結建造日人共同墓地的火葬場,由日人組合來經營。(註1)更早前這裡一度是宜蘭「首塚」的建碑地點,(註2)但因為地基不穩而遷移,這是宜蘭公園「獻馘碑」的前身。

根據官方資料1937年出版的《宜蘭街勢一覽》,書中提及宜蘭街的墓地及火葬場,墓地面積為0.2426甲,葬儀堂面積16.93坪,火葬場面積7.5坪。火葬場有二竈。(註3)葬儀堂類似於今日的殯儀館,內部主要為式場,為告別式會場。



備註:
(註1)、〈宜蘭雜信/組合の火葬場經營〉《臺灣日日新報》第2版,1913.01.26。
員山堡金六結庄土名五結內地人共同墓地內火葬場は此程宜蘭廳の許可を得內地人組合に於て經營することとなりたり

(註2)、〈建立首塚〉《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5版,1909.10.15。
今春南澳蕃歸順時。曾提供首級百數十個。宜蘭廳下有志者。近擬于廳下員山堡土名五結仔之墓地。為建首塚而葬之。既以慰遭難者之精靈且以垂之永久。其工費既募得寄附六千圓。塚高二十八尺二寸。土臺圍二十六尺。周圍復設有鐵柵。碑文篆額則用大南澳產之大理石。蓋不日便將鳩工矣。

(註3)、宜蘭街役場,《宜蘭街勢一覽》,1937,頁23。

參考資料:
1、張文義編輯《話說宜蘭》下冊,2014,頁313。


圖片來源: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圖1】1945年美軍航照圖,位於五結仔的宜蘭火葬場。




【圖2】1948年航照圖,戰後位於五結仔的宜蘭火葬場。




【圖3】宜蘭街共同墓地和火葬場設施分布。詳細資料參照《宜蘭街勢一覽》1937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