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宜蘭:福州秀才姚寶年墓之試探

     姚寶年,字又之,福州秀才,受富謙(益齋)應邀曾至宜蘭。姚寶年渡海來臺之初曾待過鹿港。嗣後葬於宜蘭大陂。墓碑碑額「閩邑」,碑題「皇清邑庠生字又之姚府君之佳城」,左聯「同治壬申十一年月吉旦」,右聯「陽孝男紹德立石」。從墓碑得知,姚寶年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逝世。附圖為2018年記錄。此門風水感謝友人林新帶路。 


        姚寶年和鹿港舉人陳宗潢交好。陳宗潢博學多才,擅書畫聞名。姚寶年擅長寫詩。相傳咸豐五年(1855年)陳宗潢為解姚思鄉之情,親繪「白雲親舍圖」(註1) 贈姚,姚有感而在畫上親題詩作為紀念。二年後,姚寶年隨富謙至噶瑪蘭廳後,遇到本地詩人李逢時(1829~1876(註2)。詩人相識志同道合,姚將白雲親舍圖分享給李逢時觀覽,李甚是喜歡,贈姚四首詩。(註3) 而有姚寶年和陳宗潢二人墨寶的白雲親舍圖,雖無遺稿存世,因李逢時的詩句為證而成為佳話



       李逢時「次韻題白雲親舍圖贈又之姚秀才有序  四首之四」,詩序:「
又之諱寶年,閩縣人也。家貧能詩,素以孝聞,乙卯富公謙判鹿港,姚以布衣    遊焉。鹿有孝廉陳宗潢者,工於畫,與姚交善之。一日見姚有憂色,詢之,知其有白雲思親之感也,越數日,陳攜一畫指姚曰:此白雲親舍圖也。姚感之,因紀以詩;丁巳入蘭,姚以圖並原作諸詩見示,余愛其佳,因作是詩以贈之。」就記載姚寶年和陳宗潢之詩畫情誼。(註4) 


      相傳姚寶年在同治九到十年(1870~1871年)任宜蘭仰山書院的山長(院長)。(註5然而根據宜蘭詩人李逢時贈姚的詩序所記,姚氏在「丁巳入蘭」,丁巳為清咸豐七年(1857年),以此見得,姚寶年從鹿港來宜蘭的時間是更早了。姚寶年和宜蘭的結緣,是受富謙之邀。起因於咸豐五年(1855年)富謙曾遊鹿港,當時達官顯要旅遊總有文人騷客自隨為伴,富謙在鹿港「布衣遊」的隨身文人是姚寶年。富謙是因為宦途或其他目的而到鹿港,並和鹿港陳家有些交際。富謙身旁的姚寶年和陳宗潢二人很交好,孝順的陳宗潢有感姚寶年的思鄉情,這理應不是一朝所見,才子相惜,陳繪以白雲親舍圖贈姚,或許富謙曾看過此圖。姚寶年擅寫詩,得富謙知遇而跟隨入蘭。


       宜蘭和鹿港在清代之距離相隔遙遠,宜蘭當時為噶瑪蘭廳,道光年間已有鹿港郊商至宜蘭進行貿易。(註6) 「鹿港」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平原北邊鹿港溪口北岸。陳宗潢為陳克勤之次子,道光24年(1844年)科舉中試。陳克勤為鹿港名家,傳膝下有七子,長子陳植柳,次子陳宗潢,三女陳鶯嫁給新竹開臺黃甲鄭用錫(1788~1858)之長子鄭如松(1816~1860)為妻。今日鹿港歷史建築「十宜樓」主人為陳植柳之次子陳祈。(註7) 鹿港陳家經營商號為「慶昌行」,當時為廈郊之龍頭,陳家以航運貿易、收租為業,後裔更跨足投資日治臺灣本地金融機構「彰化銀行」成為股東。


      想解開姚寶年為何來宜蘭,富謙是關鍵。富謙,字益齋,滿州人,生平未詳。根據文獻,咸豐五年(1855年)富謙和姚寶年在鹿港時,此時富謙不是噶瑪蘭廳通判。咸豐六年(1856年),鹿港陳克勤(1776~1861)逢81歲壽誕,家族以「九九榮誕」祝賀,教弟富謙則贈「壽福無量」之匾。鹿港陳家和富謙的關係似乎有些淵源,富謙停留鹿港的時間超過一年。早先,富謙曾和新竹開臺黃甲鄭用錫同科考試,二人因而結緣。咸豐六年(1856年)中秋,已知將要上任噶瑪蘭廳通判的富謙,帶著姚寶年自鹿港北上,過境竹塹城拜會鄭用錫,鄭用錫以詩寫下「羈身作客愁生計,遷地為良許借才。此去吳剛有同伴,桂花看汝月中栽。」,前二句可見富謙是「客游」鹿港,因為生計而選擇就任噶瑪蘭通判。後二句,故友身旁已有良才,就像有同伴的吳剛要出發去月亮,鄭自比是地上的桂花樹看著富謙遠去。富謙就任噶瑪蘭廳通判,自咸豐七年(1857年)三月就任,咸豐十年(1860年)十月由王衢接署。噶瑪蘭廳在當時是臺灣府四縣三廳之一。


       姚寶年隨富謙來宜蘭上任,但文獻上並未記載姚的職務。最多說法指姚寶年在仰山書院任教。清代科舉詩賦取士,因此福州秀才姚寶年從鹿港來宜蘭教詩,此點合理;但有一說是作為山長(院長),此時宜蘭進士舉人不少,以秀才出任書院山長不是毫無可能。富謙新官上任身邊總要有貼身文書,姚寶年或許更適合這項職務?當然兼做一名代課老師,這在情理之內。


       仰山書院為宜蘭地區的官方書院,位於宜蘭城西,今宜蘭文昌廟旁。清嘉慶年間由委辦知府楊廷理初創,但受限資源師資,並未落實教務。直至噶瑪蘭通判高大鏞草立章程,並延聘出身同籍的楊典三作為仰山書院的主講,楊因而被蘭陽仕子引為開山教師。自此仰山書院才逐步完善體制、擴張規模。歷屆主講不乏名人:通判董正官、臺北大龍峒陳悅記家族後代陳維英、開蘭進士楊士芳、開蘭舉人黃纘緒及出任官職最高的宜蘭人李望洋等。仰山書院為宜蘭清代教育的重要設施,是造育英才的搖籃。隨著政權轉隸,日治以降,臺人仕途不再受限科舉制度,書院曾一度作為公學校使用,隨著近代化教育的施行,科舉舊習改變,書院的功能,為學校、講習所、圖書館取代。而過往清代書院旁的祭祀空間「文武廟」則因信仰而得以續延。戰後仰山書院曾為國民政府來臺移民的臨時住所,僅存斷垣殘壁難復舊貌。仰山書院雖然幾盡消逝,清代文武廟(文昌廟)為其附屬設施,至今仍可為證。


       姚寶年自清咸豐七年(1857年)隨富謙來宜蘭後,長居蘭境十五年,最後於清同治11年(1872年)久眠,葬於宜蘭大陂。已知家屬有弟弟姚寶書及其子姚紹德,生平事蹟待考。




備註:


(註1)、後姚寶年至噶瑪蘭廳以宗潢所繪白雲親舍圖加上己之詩與李逢時分享,李逢時甚是喜歡,回贈姚四首詩,參看李逢時,〈次韻題白雲親舍圖贈又之姚秀才有序〉,《泰階詩稿》(臺北:龍文出版社,2001),頁9-11
此文摘自:李昭容,《宜樓掬月意樓春:鹿港慶昌家族史續探》,2015


(註2)、李逢時,字泰階,臺灣宜蘭人,清治時期宜蘭地區最重要的詩人,留世作品《泰階詩稿》。道光9年(1829)生,光緒2年(1876)卒。咸豐11年(1861)辛酉科拔貢,故稱「李拔元」。同治元年(1862)應臺灣道兼學孔昭慈之聘為幕賓。李逢時生平交遊的名宦文人中幾位和鹿港有淵源,除了姚寶年外,還有後來和同治年間噶瑪蘭廳通判「洪熙恬」成為好友,洪熙恬入蘭前曾任鹿港同知。


(註3)、「白雲親舍」出自《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杰列傳》
『親在河陽,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雲移乃得去。 』

鹿港舉人陳宗潢贈予姚寶年的「白雲親舍圖」推測為廿四孝之一的狄仁傑「望雲思親」圖。


(註4)、

詩題:次韻題白雲親舍圖贈又之姚秀才有序,四首之四

詩序:又之諱寶年,閩縣人也。家貧能詩,素以孝聞,乙卯富公謙判鹿港,姚以布衣   遊焉。鹿有孝廉陳宗潢者,工於畫,與姚交善之。一日見姚有憂色,詢之,知其有白雲思親之感也,越數日,陳攜一畫指姚曰:此白雲親舍圖也。姚感之,因紀以詩;丁巳入蘭,姚以圖並原作諸詩見示,余愛其佳,因作是詩以贈之。

詩句:
伯仲壎箎見素衷,
先生杖履駐蘭中。
元龍意氣高天下,
司馬文章重漢宮。
詩寫四言溫厚見,
圖披一幅孝思通。
祥雲曾為梁公現,
又布氤氳瀛海東。
(黃憲作編校)


引用來源:「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2022_04_05瀏覽。


(註5)、仰山書院歷屆主講名單:楊典三、李維揚、林□□、陳淑均、黃纘緒、朱材哲、黃學海、董正官、陳維英、朱珍如、李春波、蔡德芳、何雲龍、姚寶年、楊士芳、黃鏘、張鏡光、林壽祺、李望洋、黃友璋。資料來源:林麗鳳,《詩說噶馬蘭,說噶馬蘭詩─清代宜蘭地區古典詩研究》,政大中文所碩論,2006,頁49-50。

2022_04_06新增,感謝友人黃文瀚提醒,當時蘭廳已有進士舉人數名,福州秀才姚寶年何以擔任仰山書院的山長(院長),上述的仰山書院歷屆主講的名單資料待確認。

2022_04_07新增,根據《噶瑪蘭廳志》,黃學海為道光十七年
(1837年)丁酉科「拔貢生」。黃鏘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恩貢生」。筆者推判此二人應為仰山書院的教師,而非山長(院長)。



(註6)、根據清道光十年(1830年)宜蘭南門的「林廣懷鋪路捐題碑」,獻金者出現「鹿港王有餘」,初步推測應為郊商。

關於鹿港人曾擔任仰山書院山長一事仍待考證。有文獻記載,咸豐十一年(1861年)由鹿港舉人蔡德芳出任仰山書院的山長(院長)。蔡德芳(1824~1899)泉州晉江人,隨父渡海來臺,後來成為教育家。蔡德芳生平事蹟頗豐,曾因戴潮春事件參與鹿港聯庄戰役、倡議重修彰化元清觀(天公壇)等。



(註7)、陳祈(1842~1893),字秋鴻,號雨邨,鹿港人,陳植柳之次子,鹿港十宜樓之主人。



延伸閱讀:

(1)、「仰山書院」「宜蘭‧天氣‧風雨香」


(2)、「鹿港十宜樓」「國家文化資產網」


參考資料:

(1)、賴貞羽,《李逢時及其詩歌研究》2009,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





(圖1)、宜蘭仰山書院教師姚寶年之墓,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葬於大陂。

留言

  1. 北郭園詩鈔卷三 淡水鄭用錫祉亭著
    七言律詩(上)

    之茂才客游鹿港,富益齋司馬(謙)邀同赴蘭廳,道徑塹垣贈詩,即和元韻

      揚帆一夕海東來,覽古誰登百尺臺。入幕芙蓉初日麗,圜池芹藻古香開。羈身作客愁生計,遷地為良許借才。此去吳剛有同伴,桂花看汝月中栽。

      解組歸田學杜門,龍鐘一老敢稱尊。衰年黃巷仍為伴,故物青氈幸尚存。差喜足音到空谷,相攜佳句倒芳樽。最愁風雨中秋夜(是日中秋風雨大作),莫共乘槎貫月論。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實在是太驚喜了,因為一座墓認識這段歷史,沒想到富謙在鹿港遇到鄭用錫,讓我聯想到傳聞中,新竹鄭用錫和鹿港陳克勤交好(後來陳克勤三女嫁給鄭用錫之子),應該也是有證據的。謝謝ㄚ信,我是阿明(十ㄦ口),真的很感謝你不吝指教,非常開心能認識你。

      刪除
  2. 回覆
    1. 謝謝ㄚ信,我駑鈍從昨天想到今天,我終於GET到你的提醒,本來文章標題的「之」是「的」的意思,但因此讓人誤會,畢竟姚寶年字又之,謝謝你。我最後把之刪除。很開心認識ㄚ信。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一)許連成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