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

圖片
         張劍光(1917–1971)是一位活躍於北桃竹苗地區的傳統建築彩繪匠司,生平資料闕如,彩繪傳世作品日益減少,相關研究論述罕見。本文僅以個人田野拙見,嘗試拼湊張劍光畫司的發展輪廓。 ★廣東張劍光   根據其作品落款,常以「廣東張劍光」留名( 註1) ,顯而能知張劍光為廣東籍畫司 。        張劍光在民國 37 年( 1948年) 時從大陸廣東來臺,時值弱冠之年。家裡原以製作家具 、 漆器為業,來臺後以彩繪為業( 註2) 。張劍光的彩繪作品著名有 1966 年曾經參與臺北艋舺龍山寺的彩繪工事。龍山寺是臺灣最後一棟號召南北匠司集體獻藝的廟宇,包含臺北張明德、莊武男、阿枝師、苗栗張劍光、新竹彭榮華、鹿港郭佛賜、臺南陳壽彝等( 註3) 。 ★張劍光彩繪作品與其傳承           張劍 光是 能獨當一面的彩繪畫師, 彩繪包辦廟宇枋樑、門神、神龕安金和全殿油漆工事 。張劍光派下的門神作品別具一格,其中「神荼、鬱壘」圖稿特色為開臉、冑甲、大肚腩。        張劍 光派下的匠師譜系,張劍光師承未知,張劍光傳徒有黃文龍、張緯能( 註4)。 苗栗義民廟曾有張劍光、黃文龍的師徒作品 。 另有些傳習交流之畫師為誤傳。 (註5)         目前張劍光彩繪作品現存已知有:關山天后宮( 1965年) 、汐止拱北殿( 1965年) 、通霄慈惠宮( 1965年) 、艋舺龍山寺( 1966年) 、楊梅回善寺( 1966年)、湖口三元宮 。張劍光來臺後的彩繪作品都集中在北桃竹苗,已知彩繪起始可溯及至50年代初期。         重修消失的彩繪作品有:後龍慈雲宮、 苗栗嶽帝廟(1961年) 、三坑永福宮( 1967年) 、觀音溥濟宮( 1969年) 。三坑永福宮的門神作品已知被保存下來。此外,張劍光之彩繪技術享譽盛名,曾和臺中石岡彩繪團隊劉沛家族有過門神對場,如後龍慈雲宮、通霄慈惠宮。   臺東關山天后宮為張劍光畫司在東臺灣留下的孤例,此寺廟建築設計為苗栗黃欽昌,剪花為其子黃運泉司之作品,殿內彩繪(除門神外)以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