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祿位上的皇日

        清代臺灣在牌位上如果是官將名流身後都有一個高級的頭銜「皇清」,清代用「皇清」,前朝明代用「皇明」,1895年後臺灣政權歸屬日本政府,日本時代中稱呼天皇子民為「皇民」,身後使用「皇日」,是臺灣的民間文化順應日本國的特別名詞。

         「皇日」、「皇民」常見於民間墓塋的牌位使用,更早期出現的「皇清」、「皇明」就是取代祖籍(舉例詔安、金浦、南靖等等),這反映當代對統治政權的身分認同,同時顯示在階級制度中的高度。皇日在牌位上的使用不是少見,在田野中所見所聞的分布,在臺灣以至於澎湖都有此用語,日本政權在臺灣短短五十年,在民族思想的轉換,部分臺灣人仍然渴望尋求身分地位,皇日一名詞「皇」繼承漢民族的封建意識型態,「日」是對當權日本國的效忠、維護或順應。

        建議感興趣者可以先翻找家中的族譜、神主牌位、墓塋牌位,若是家中在日本時代接受皇民化思想為平衡身分的認同,尤其自身是具備官職、仕紳階級,使用「皇日」,是很合理的意識表現。但是「皇日」並未受到民間積極的推崇,有大量的碑牌依舊沿襲傳統漢人習俗,這讓「皇日」、「皇民」用詞在見證臺灣發展中有討論的歷史價值,如同1945年終戰後,更多神牌上關於祖籍使用「臺灣」。我們對於他鄉的追念,如何在身分認同的更迭中找到出路,這一點歷史雖然沉默,卻沒有停止前進。

        是日,田野過程,驚喜能在竹東惠昌宮的功德祿位中看到「皇日」一詞,雖然這不是特例,但改朝換代沒有塗改裝新已是心懷感激,尤其純樸的農村社會,什麼身分地位都是一時的,更多是安居樂業的庶民,孰料庶民一詞現在過度炒作下成為次文化,只能請求炎皇和天皇庇佑。




                 ◆ 竹東惠昌宮功德祿位中的「皇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一)許連成

南彰化彩繪特色亂彈─以林振章、陳登科作品為例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