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5的文章

龍山寺風景:改築落成

圖片
          艋舺龍山寺始建於1738(乾隆3)年,於1740(乾隆5)年落成。後經嘉慶年間大地震、同治年間暴雨等災後數次修築。在政權轉隸後,日治時期中葉計畫擴建。 1919(大正8)年 後,由福智和尚發起,眾人公推辜顯榮出任董事長,艋舺富紳吳昌才擔任副董事籌募款項,捐款範圍以臺北為重,遠至基隆、宜蘭。歷時四年,共募得現款20餘萬元及時價27萬餘的建築材料, 敦聘福建首席名匠 王益順 主持修建。 艋舺龍山寺改築於1920(大正9)年11月起工,至1927(昭和2)年12月落成。 1945(昭和20)年,美軍對臺各大城市進行空中轟炸行動,5月31日臺北遭遇最大規模轟炸 ( 後稱為「 臺北大空襲」 ) ,臺灣神社和艋舺龍山寺等地都因此遭遇燃夷彈轟炸。此次空襲導致龍山寺正殿與東側護廊被炸毀,整座正殿建築全燬,主祀的觀音佛祖法身受損,此後展開漫長重修。除此,臺灣近代雕塑名家 黃土水 雕塑的 《釋迦出山》 原作置於正殿中,同樣因空襲焚毀。       萬華仕紳率先發起重建大殿,移築楊氏宗祠大木結構,在舊有的廟壇上,搭建臨時大雄寶殿。戰後由於民生凋敝,直至1955 (民國44)年才由 王益順之侄王樹發的義子— 王世南 先生負起重建大殿的任務,依原有規模重建,動員十多位名師,耗費巨資400萬元,於1959(民國48)9月20日正式落成,抵定今日廟貌。 ★  艋舺龍山寺於單方觀察 : 1、 《龍山寺風景:改築落成》 2、 《龍山寺風景:龍山鏡石、水池、公園》 3、 《龍山寺風景:噴水池的龍君》 4、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二)龍山寺門神1927年》 5、 《試論北臺灣傳統彩繪(三)張劍光》 ★  龍山寺落成相關報導 : 〈龍山寺落成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6版,1923.08.06。 臺北市萬華重新中之龍山寺。聞豫定本年十月中可以落成。先是同寺義捐者。各方面踴躍而外。在艋十餘團之音樂團體。亦各有所寄附。不落人後。就中合義軒之領袖者。猶向前先為代支。全部如數交清云。 〈萬華龍山寺  落成式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4版,1927.12.03。 萬華龍山寺。為臺灣島中有數之名古剎。自數年來大興土木。廟貌重新。莊嚴式相。仍復舊觀...

龍山寺風景:噴水池的龍君

圖片
        艋舺龍山寺為臺灣民間重要信仰中心,在日治時期已是臺灣民眾著名的遊覽地。龍山寺前曾有開鑿水池,種植蓮花,因此地風水有「美人穴」之說,龍山寺池有「美人照鏡」之美譽。大正年間,有人爭購寺前空地,地方呼籲守護龍脈,因此提議在寺前設置公園, (註1)卻 缺乏共識。 (註2) 艋舺龍山寺清代建築因老舊危岌,於1919(大正8)年 後,由福智和尚發起,眾人公推辜顯榮 (1866–1937) 出任董事長,艋舺富紳吳昌才(1883–1928)擔任副董事籌募款項,捐款範圍以臺北為重,遠至基隆、宜蘭。歷時四年,共募得現款20餘萬元及時價27萬餘的建築材料,龍山寺改築於1920(大正9)年11月起工,至1927(昭和2)年12月落成。 龍山寺前水池 因水池低窪、衛生不良,而填平作為埋立地,至1919 (大正8) 年《臺北市街全圖》已是平地。據龍山寺官網沿革,主因為 開闢道路,將龍山寺池填平 。 (註3) 初期由吳昌才出資植樹綠化,立竿見影,此後公園工程陸續進行,並設有一座圓形水池。 (註4) ★1930年噴水池的龍君誕生 寺前公園的水池為圓形池,早期有簡單的噴水造景,後來增設銅龍噴水。銅龍為1930(昭和5)年竣工,臺北市役所出資1,620圓,由萬華金銀細工匠「林石粒」鑄造,名為「龍門」,可晝夜噴水。 (註5) 龍山寺 公園的龍門水池,在王先進筆下的〈萬華竹枝詞六首〉有「戲園露店又公園。噴水銅龍勢欲翻。」的相關描繪。 (註6) 然而,關於龍山寺噴水龍的舊影留下甚少,已知曾為艋舺名醫李朝北拍攝,老照片數位檔案可在「國家文化記憶庫」見得。 銅龍昂首呈現昇龍姿態,穿梭山石,前爪抓著龍珠,龍口噴出水柱。假山以大石砌成,周圍有植物點綴,如輪傘莎草、日日春等。龍山寺前的龍門水池,與臺灣神社的銅製登龍噴水(移存於臺北圓山大飯店內),異曲同工。 ★1943年噴水池的龍君從軍 戰爭時期,1943(昭和18)年,龍山寺公園噴水池的龍君,和新公園水池的鯉魚君,順應官方推行的「金屬回收運動」,於決戰情勢下,一同徵召昇天了。 (註7) 備註: (註1)、 〈籌設小公園〉《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11.01.09。 (註2)、〈鶯啼燕語〉《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11.04.24。 艋舺...

宜蘭神社(隨記)

圖片
〈獻呈石狗〉《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11.04.01。 宜蘭 神社。係從臺灣神 社分祀者。者番 宜蘭 街田中仙吉。永井重吉 內田勝次郎三名。獻上高麗狗一對。其材料 取諸紀州大村。命大阪 石工 彫刻者。小松廳 長為作隸書奉納二字。現已安置於華表前云。 【圖1】 〈獻呈石狗〉《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11.04.01。

龍山寺風景:龍山鏡石、水池、公園

圖片
★  龍山鏡石  〈龍山鏡石〉《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第1版,1897.05.09。 石產於山其質重濁。除水晶礬石以外。凡石之發亮者絕少。艋舺龍山寺庭砌諸石。多運諸泉州。而來非臺灣產也。石質堅白細膩其尤異者。則庭之左偏有石瑩然。其光可鑑。每遇三五良夜。白雲捲空。清輝流素。則清一輪冰鏡印影成雙。洞天一品元章石。明月三人太白杯。此語殆可移贈云。 附記:標點符號是我方便閱讀而添加,原文無斷句。 〈片石夜光〉《臺灣日日新報》日刊第4版,1899.08.06。 艋舺龍山寺畔有洋井去井數武有片石白色長寸許盖粘於庭石者一夜明如水有偶步越是石者條見石上甚光芒細視則石光印月而石底尤二月甚分明也走告好事者來觀人咸訝以為異然必月色斜南始見如黑夜則茫無所有 陳洛〈 中秋觀月會送香國先生東歸分韻 〉, 《臺灣新報》第三百零五號, 「文苑」欄,第一版,1897.09.14。 龍山鏡石玉輪斜, 兩度秋光閱歲華。 人月團圓難再得, 來宵缺處一分差。 三年報政好還家, 留得清輝映水涯。 持節重來民望切,南瀛八月再浮槎。 延伸閱讀: 「陳悅」作者詳細,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 【圖1】、艋舺龍山寺入夜景觀。 ............................................................. ★ 龍山寺公園 1740年(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風水上地形為「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大正年代,水池髒汙而填平作為埋立地,在地方仕紳倡議下,綠化作為公園,名為「龍山寺公園」。 1927(昭和2)年,艋舺龍山寺改築落成,公園內此時已有圓形水池一座,相傳作為鏡池。龍山寺公園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龍山寺公園,俗稱「艋舺公園」。1930年,龍山寺前地面鋪設洋灰,加上公園空地,擔販聚集於寺前,逐漸在公園內外形成熱鬧市集。(註1)戰後曾經作為市場,1992年(民國81年),臺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1995年(民國84年),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事務所規劃公園。1999年(民國88年)2月14日開工動土,由馬英九市長主持。費時6年,2005年(民國94年)1月22日啟用。 〈籌設小公園〉《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版,1911.01.09。 艋舺紳商之為泉屬晉南惠三邑人者。以龍山寺前面原野。若有於其處建築屋宇其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