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8的文章

【臺灣道徐宗幹與通判董正官】二

圖片
                                                                    # 徐宗幹   #臺灣道  # 與蘭廳董鈞伯別駕書 # 董正官   #通判  # 蘭陽雜詠八首   # 漏天   # 餘埔 # 太平天國   # 天地會   # 吳磋     # 叛臣逆賊 # 臺灣鎮總兵   # 恆裕   # 意見不合     # 稱病 【臺灣道徐宗幹與通判董正官】二                    《與蘭廳董鈞伯別駕書》是臺灣道徐宗幹向噶瑪蘭廳通判董正官,淺表對後山治理的建言,徐宗幹關切下屬於公帶私,正鑑於董正官歷職的積極優異治績。董正官勤政作風未改,盡職管轄噶瑪蘭廳,尤其蘭地初闢,邊境防衛毋稍疏縱,董正官常常親身巡視體察民情關心防線。摘錄自董正官所作《蘭防即事》:「蘭山一路重巡邊,輕坐籃輿便往旋;溪闊渡舠仍足涉,埔平行犢有車牽。」,從這首七言律詩中能感受到董氏為官用心,不辭辛苦在路況艱鉅下察蘭境邊防的過程。                 董正官為官體察民苦可從董氏筆下的《漏天》一詩尾聯二句見得。 蘭陽雜詠八首─《漏天》 聞道黔中雨勢偏,秋冬蘭雨更連綿。 氣迎塞北風掀浪,地處瀛東水上天。 補石欲邀媧再鍊,變桑誰信海三遷。 可憐沖壓艱修復,租稅年年泣廢田。                  而董正官身為統治階層,卻不齒地方小官催收田租,無視民生疾苦,可從董氏另首《餘埔》一詩尾聯二句發現董正官體恤民隱、譴責官僚的性格。 蘭陽雜詠八首─《餘埔》 百里民番錯雜居,耕三耕一復何餘。 荒坑試種人拼獸,浮埔經秋佃變漁。 鋤力丁男宜體卹,戈聲甲仗戒粉挐。 縱存地角無多隙,案吏猶談報墾書。                 咸豐之初,蘭雨成災,糧作欠收使民窮財盡,仿如蘭陽雜詠的《漏天》、《餘埔》描寫,民不聊生但地方小官只在意徵稅。通判董正官因為在徵收供賦、採買食榖的制度不得民心,地方動亂頻傳,逆賊群集武裝鄉勇,並煽動農民反抗。雖然官方論述有部分以為農民起義,但極可能受到太平天國定都鼓舞,臺灣各地天地會結首紛紛浮出叛亂有關。                 咸豐三年 (1853)8 月 14

【臺灣道徐宗幹和通判董正官】一

圖片
#臺灣道  #徐宗幹  #熊一本  #仝卜年 #林步瀛  #文魁匾  #荻訓遺徽 #陳維英  # 詔舉孝廉方正  #仰山書院 #董正官  #噶瑪蘭通判  #為官剛正 # 與蘭廳董鈞伯別駕書  #惜才建言 【臺灣道徐宗幹和通判董正官】(一)                 在 1885 年臺灣建省以前,「臺灣道」是清廷治台時最高行政首長,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 ( 以下簡稱分巡臺灣道 ) 是台灣道的最高主官職稱, 1848 年到任的徐宗幹,接替的前任是熊一本,前前任是仝卜年,這三位都是對噶瑪蘭發展影響重要的官員,熊一本曾是臺灣府知府,仝卜年任臺灣道前是噶瑪蘭廳通判。                徐宗幹,江蘇人, 1820 年考中進士,就職地從山東、四川、福建到臺灣,道光二十八年 (1848) 四月廿八日 (5 月 20 日 ) 履任分巡臺灣道,因治理有績,同治元年 (1862) 年陞福建巡撫。卒於同治五年 (1866) 。入祀福建名宦祠。                                                                                                                                  徐宗幹貴為首長,頒匾是官方和民間必要互動。諸如來台第一年「恬波宣惠」匾 1848 年府城大天后宮是因為清宣宗賜加封號。在噶瑪蘭廳,例頒林步瀛「文魁」 1864 年、請頒林步瀛母親馮太儒人「荻訓怡徽」 1864 年,同年都由福建巡撫徐宗幹掛名,這兩塊古匾皆保存於宜蘭南門林氏家廟正堂。 1851 年臺北大龍峒陳維英獲頒「詔舉孝廉方正」是由徐宗幹推舉,陳維英在 1849 年來宜蘭出掌仰山書院的山長,乃宜蘭清代教育重要貢獻者。 1863 年頒立「孝友維風」匾額給宜蘭舉人李春潮。透過頒匾程序,可想徐宗幹能關心後山,尤其噶瑪蘭廳是清廷執掌的新行政版圖。臺灣道徐宗幹曾寫信提點噶瑪蘭通判董正官,此事勘證徐宗幹認真吏治,重視人才。                董正官初登鯤島後,想必首要先拜會臺灣首長,臺灣道徐宗幹曾寫信給身為噶瑪蘭通判的董正官,這是 《與蘭廳董鈞伯別駕書》 。董氏來台前,曾任福建安溪、常泰、霞浦、雲霄等知縣,期間嚴守海疆、

試探:義卒賴忠之形成氛圍

圖片
【話年代:咸豐三年是民變械鬥的高峰】 咸豐三年,噶瑪蘭廳發生民變戕官事件,北台灣正值漳泉械鬥紛起,滿清逢太平天國運動。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矛盾加劇,各地農民結黨反清順勢而為,尤其華南時局動盪。以下大事記。 1853.01.12─太平天國攻佔武昌 1853.03.29─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1853.04.29─灣裡街李石事件,知縣高鴻飛被戕 1853.07.12─鳳山縣林恭民變,知縣王廷幹被戕 1853.08.14─噶瑪蘭吳磋事件,通判董正官被戕 1853.09.07─劉麗川領導小刀會在上海起義 1853.09.10─臺灣府淡水廳艋舺頂下郊拚 特別北台灣還有諸多事件,日期未盡詳載,以下列舉補充。基隆老大公廟和中元普渡的濫觴起因於1853年鲂頂爆發漳泉二邑械鬥,死傷慘重。同年,擺接堡陳林異姓漳泉械鬥即林本源案,後葬於土城大墓公。桃園發生閩粵械鬥葬於桃園大墓公。艋舺頂下郊拚拆除艋舺清水祖師廟後殿。新莊的艋舺縣丞署毀於漳泉分類械鬥。舉凡主因之一,太平天國聲勢中天,天地會抗清運動甚為活躍,台灣社會難敵風聲所播,會黨以推翻長期弊病,相關土地、水源、租稅、港口等問題,反清力量揭竿而起,對外謀反變政,對內分類械鬥,複雜情勢加劇干戈亂火,終在咸豐三年達到高峰。 【話義卒:賴忠是官方穩定民心最有利的英雄】 咸豐三年(1853)8月14日農民吳磋率眾,戕害斬首噶瑪蘭通判董正官。咸豐四年(1854)3月25日逆首吳磋被捕,吳磋、劉木、沈鍾等人押赴被害之噶瑪蘭通判董正官柩前,公開凌遲處死。咸豐四年(1854)3月30日,清廷賜予福建陣亡通判董正官祭葬世職,賜恤為世襲雲騎尉。蘭人並設其靈位奉祀於先農壇。 差役賴忠捨身護主的行為,雖然是從犯人口供中得知,是吳磋戕官事件中最讓人動容的情節,官方表揚賴忠捨身取義,民心上端正同為宜蘭人同此事正反兩派的矛盾爭鬥,透過認定「義卒」對於民間有立竿見影的感化功用。以賴忠為忠義人物受到推崇,縣丞為其義行在賴墓立碑紀念,清廷正式表彰賞恤,賴忠墓園作為文武雅士懷古抱今的神聖場域。 根據《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二百,時值咸豐六年六月乙未(1856/7/11)記載: 「以剿捕福建噶瑪蘭匪徒出力。 賞知縣冉正品、游擊湯得升、祝延齡、花翎。 千總吳朝成等、藍翎。 餘加銜升敘有差。」

義卒賴忠墓暨旌表碑

圖片
【賴忠古墓今昔】         咸豐三年1853差役賴忠單刀護衛噶瑪蘭廳通判董正官,力抗逆賊卻寡不敵眾,死後葬於鎮平。同治年間遷葬龍潭大陂,例封進義副尉武職。賴忠墓形式嚴謹而無虛華,塚前墓碑石質為砂岩,左右墓肩石雕刻螭虎,碑前有石墓桌半埋於土中,墓型體制傳統。         碑額題「和邑」,中題「皇清例封進義副尉顯考忠義賴公之佳城」,右書修建年代「同治壬申孟冬」,左刻「一大房子孫立」。皇清為官宦之家使用,進義副尉為北宋武官的一種官階名早期無品級,正名軍將,元沿襲,明廢之至清,在此頗有取「進義」職名意涵以表追贈,嘉勉後人照古騰今,殊為罕見。另外賴忠名字從文獻到墓碑有出入,賴忠原名賴朋,墓碑上「顯考忠義賴公」為賴忠義,名字如人盡忠從義,有流芳傳世之鑑。 【義役賴忠之形成氛圍】         咸豐年間,適逢太平天國之亂,台灣各地漳泉械鬥嚴重,結黨起義事件使時局動盪。咸豐三年(1853)8月14日農民吳磋率眾,噶瑪蘭通判董正官遭民兵戕害斬首。咸豐四年(1854)8月21日逆首吳磋被捕,並將吳磋、劉木、沈鍾等人押赴被害之噶瑪蘭通判董正官柩前,公開凌遲處死。咸豐四年(1854)3月30日,清廷賜予福建陣亡通判董正官祭葬世職,賜恤為世襲雲騎蔚。蘭人並設其靈位奉祀於先農壇。         差役賴忠捨身護主的行為,雖然是從犯人口供中得知,是吳磋戕官事件中最讓人動容的情節,民心上端正同為宜蘭人同此事正反兩派的矛盾爭鬥,然而在大時代的動亂背景下感化功能似乎微渺。賴忠成為忠義人物受到推崇,縣丞為其義行在賴墓立碑紀念,再得清廷正式表彰賞恤,賴忠墓園作為文武雅士懷古抱今的神聖場域。         根據《清實錄咸豐朝實錄》卷之二百,時值咸豐六年六月乙未(1856/7/11)記載: 「予福建因公被戕縣丞陸士興、祭葬恤蔭。兵役賴忠等、五十八名。賞恤如例。」可確認事發三年後,由時任噶瑪蘭通判黃體元上書,義役賴忠身後有清廷官方賞恤,這有加賞可能。 【關於原賴忠墓的一首詩】         《義役賴朋》一詩是拔貢生李逢詩所寫,由賴朋墓經過,雨中荒草淒淒有感而撰。賴朋同賴忠。全詩曰: 浩劫茫茫夢未闌,墓門衰草雨聲酸。 誰言白刃成仁易,獨嘆皂衣就義難。 都閫衣冠何自玷,縣丞碑碣詎容刊。 梅州一片清秋月,猶照

礁溪天主堂─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經典在宜蘭

圖片
(圖.) 天主教遣使會荷蘭藉和振華神父於1963年購地興建礁溪天主堂(礁溪聖若瑟堂),由鄭定邦建築師的永寧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國榮營造廠承造。1968年增設折板樣式教室3間成立慈惠幼稚園。1971年籌款120萬元在礁溪天主堂後方興建文聲復健院(文聲療養院)由沈鶴甫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1960年代是宜蘭教堂建築興設的黃金時期,礁溪天主堂正是在戰後現代主義潮流中誕生的經典宗教建築。天主堂整體延續傳統中軸的對稱空間,牆面開設兩列直窗採光,與眾不同特點是扇型結構、弧頂樓板、主聖堂上方高塔,讓人聯想起捷克建築師安東尼雷蒙(Antonin Raymond)。安東尼雷蒙非常善用混凝土結構,被尊稱為日本現代主義建築之父。永寧建築師事務所成員不乏許多留學海歸的設計師,以現代主義作為主要骨幹,淬鍊名家特色構築符合潮流的空間語彙,礁溪天主堂就是因此融入安東尼雷蒙的建築靈魂。從安東尼雷蒙在1963年以前的四件代表作品,我們能擷取出礁溪天主堂的特色元素:東京女子大學禮拜堂(Tokyo Woman's Christian College  Chapel/Auditorium ,1934)的外觀造型、菲律賓聖若瑟勞工主保堂(St. Joseph the Worker Church,1949)的高塔、東京天主教目黒教會(Meguro Catholic Church,1954)的弧頂樓板、高崎市群馬音樂中心(Gunma Music Center,1961)的扇型結構。這是負責設計的永寧建築師事務所嘗試和國際建築交流對話,為後山留下一座安東尼雷蒙式的現代主義建築。鄭定邦信奉天主教,由他設計的礁溪天主堂向安東尼雷蒙致敬,顯現戰後蘭陽地區和世界接軌的建築生命力。         羅文思神父(Cor Willams) ,1963年民國52年8月來臺灣,1964年民國53年9月到礁溪天主堂。1965年民國54年4月28日羅文思神父在礁溪鄉大義村五十一號發現劉麗卿,和無助的母親,這位歷經發燒後二腳癱軟無法行走的小兒麻痺女童,在羅神父用同理心說服家屬,並在二小時後立刻將女童帶至臺大醫院動手術治療,看著開刀痊癒的劉麗卿,讓羅神父非常感動,全額付清醫療費,更添購許多奶粉罐給女童補足營養。之後開啟神父奔命於拯救更多相同處境的幼童。神父待人非常和善,加上努力學習閩南語,很快的成

永靖省心堂─彰化的宮保第

圖片
永靖省心堂是彰化現存傳統民居中「正身雙護龍帶軒亭」樣式的代表,無論建築規模和精美程度都別出心裁,大木結構到細部裝飾的施作團隊皆為一時之選,放眼所及盡是雕樑畫棟百工匠藝之美。 永靖省心堂的精美木雕集中於軒亭棟架和正身立面中表現,從以戲曲人物為題的吊筒、有西洋現代輪船的彎枋、竹節窗。交趾陶作品裝飾屋脊,其中身著藍衫的婦人扛厝角,更是全台絕無僅有的巧作。省心堂彩繪作品更是由裡到外,琳瑯滿目的盡情揮灑不見留白之處,這是以薛慶瀾為主筆的畫師團隊,薛慶瀾畫師筆名淇川,彩繪作品橫跨台中、彰化等,南至嘉義,可惜歷經更迭殘存者稀。薛慶瀾的代表作是台中霧峰林家宮保第,可惜珍貴的濕壁畫毀於921地震。今日省心堂保存的薛氏真跡完整而且題材豐富,在台灣民居中僅有此特例,省心堂畫作年代更早一年於霧峰宮保第。綜觀各項工藝水平,要讚美永靖省心堂是彰化民居中的宮保第,實至名歸。 永靖自清代餘三館、邱氏宗祠到成美堂名冠全臺,惟獨缺漏日本時代的民居代表,建造於大正十二年的省心堂,格局宏偉,見證在地工藝價值的非凡,名列其中更為錦上添花,見證永靖為望族之鄉。 省心堂院門牆上的舞者,風姿綽約,匠師以泥塑半浮雕人物,輔以花磚為框,獨樹一格。古厝龍邊護龍旁,有一棵百年蔚然的荔枝老樹,荔枝喜氣富貴多子,成樹根深不易移植,有成家立業根深蒂固之遠意。保留省心堂,讓說不盡的美麗,繼續被看見。